“5G元年”迎風啟幕,未來場景不可限量
這是2019年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期間,“5G醫療高峰論壇”向世人演示的一幕。
5G真的來了!進入“5G元年”,美國、韓國、英國等約20個國家陸續開通5G商用網絡,國際標準組織“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今年將完善5G三大應用場景標準,以5G為基石的“智聯萬物”時代悄然拉開大幕……
未來場景不可限量
網絡峰速可達4G網速的上百倍,端到端時延僅1毫秒,連接數可達海量……5G將無限拉近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距離。
3G帶動臉書、微信等社交媒體興起,4G助力移動支付、短視頻等流行,5G又會帶來哪些變革?業內共識是,在5G大規模部署應用前,最具顛覆性的場景還難以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5G必將對多個行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咨詢公司IHS Markit分析預測,到2035年,5G將為全球經濟產出增加12.3萬億美元,當年全球5G價值鏈將創造3.5萬億美元的GDP和2200萬個就業崗位。
從目前看,5G產業應用有兩大方向:一是物聯網,包括智能汽車、智能城市、虛擬現實設備等;二是工業級應用,比如各類加工制造、生產管理等。此外,5G正加速與云計算、人工智能的融合發展,共同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
中興通訊副總裁崔麗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5G與云計算融合將催生“瘦終端”。5G的超寬帶可以消除云端與本地差異,許多應用可以放到云端,而終端“變瘦”將為消費者大幅節省成本。
過去只能想象的許多場景正變為現實。例如,荷蘭殼牌公司煉油廠采用5G遙控機器人巡檢油氣管道;瑞典沃爾沃集團應用5G遠程控制深井作業;中國商飛公司與合作伙伴一起建成全球首個5G工業園區,把5G用到了飛機制造的22個環節……
中國企業跑在前列
今年7月,地中海畔的“袖珍國”摩納哥成為全球首個全境覆蓋5G的國家。摩納哥快捷流暢的5G網絡由摩納哥電信公司與華為合作部署,使用了華為成套設備。
在全球移動通信發展史上,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經歷了“2G跟隨、3G突破、4G同步”階段,終于在5G時代迎來“領跑時刻”,在標準制定、專利申請、整機設備、終端芯片研發等方面都走到了世界前列,在全球5G建設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2016年,華為公司主推的極化碼方案被3GPP采納,成為5G三大場景之一——“增強型移動寬帶”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標準。此后,中國企業的5G核心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不斷取得突破。截至2018年3月,中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占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占比達40%,推進速度和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同時,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4月,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申請的5G標準必要專利數量以占比34%排名全球第一。
終端芯片被公認是5G產業鏈的制高點,5G的高功耗大幅提高了芯片研發難度。在本月初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上,華為推出全球首個內置全制式5G基帶的系統芯片——麒麟990 5G,實現了“向5G和人工智能的革命性躍進”。
領先的中國技術正不斷帶動全球5G部署。截至今年8月底,華為已在全球簽訂50多個5G商用合同,5G基站累計發貨量超過20萬個。
開放合作破除藩籬
在全球5G部署進入關鍵階段、商用建設加速的同時,各國政府和企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最大的陰影來自一股試圖給各國筑起藩籬、阻礙5G技術造福全球的“逆流”。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列入限制交易的“實體清單”,同時美國政府各處施壓,阻止各國采用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5G技術和產品。這給全球5G部署乃至整個產業鏈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如果你環視全球,一些人可能會說這是一場競賽,我不這么認為,”英國數字創新推進中心首席執行官杰里米·西爾弗說,“我認為我們都在以適合自身經濟情況的節奏發展,各國都有很多可分享的東西。”
在5G建設問題上,中國的態度一直是開放而不是封閉。比如,歐洲的諾基亞與中國三大運營商達成總價值超20億歐元的框架協議,為運營商過渡至5G網絡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美國的英特爾與中國聯通達成協議,在5G基礎設施技術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智慧場館方面深度合作,打造“智慧冬奧”。
正如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21日在湖北召開的2019年“5G應用武漢峰會”上所說,中國將深化5G國際合作,增進5G國際共識,共同打造開放共贏、高效聯動的5G應用創新發展格局,促進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合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