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 方太11年企業管理實踐意義何在?
早在沒有網絡和知乎的年代,也有很多拋出有趣問題的“大咖”。比如,醉心中國歷史研究的英國學者李約瑟提出著名的“李約瑟難題”:古代中國對人類科技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但為什么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
問了一圈,發現如今大學里的許多學科都難繞開這一問題:西方套路太多,本土話語太少。
大師德魯克生前來不及解答的難題
比如管理學。1954年,彼得·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出版,標志著現代管理學的誕生。他曾預言,21世紀的中國將與世界分享管理的奧秘,“管理者不同于技術和資本,不可能依賴進口。中國發展的核心問題,是要培養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們應該是中國自己培養的管理者,他們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并深深根植于中國的文化、社會和環境中。”
“東方管理”的確成為國內管理學界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但正如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蘇勇總結,東方管理的內涵等尚未形成共識。
由此衍生中式管理的“李約瑟”難題: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為什么沒有演變出符合現代化需要的管理范式?中國有千萬家族,為什么沒有演變出長壽的現代化家族企業?
遺憾的是,長期關心中國發展的德魯克在2005年去世了,來不及探討這個難題。
方太有可能為解答這一難題作貢獻
其實,這是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陳凌教授在《茅理翔:創業式傳承》一書中所提的問題。陳教授認為,方太有可能成為帶動中西合璧管理模式在世界占據重要位置的主角,為解答這一難題作出自己的貢獻。
《茅理翔:創業式傳承》封面
茅氏父子在1996年共同創辦方太集團。上世紀90年代起,茅理翔開始抽空研究家族企業。2002年起,“創二代”茅忠群開始思考這一難題。2017年底,方太發展為國內首家銷售收入破百億元的專業廚電企業,離不開二代企業家對管理的長期探索。
陳教授認為,從茅理翔的“中國特色現代家族制管理模式”到茅忠群的“中西合璧的中國特色管理模式”,正是企業家精神的傳承,也是創業式傳承的“靈魂”;方太為中國家族企業的傳承和轉型提供范本——父子共同創業,在創業中同步實現傳承與轉型。
1996年,首款方太油煙機問世
管理和文化絕不能成為“兩張皮”
陳教授是否過于樂觀?如何避免管理和文化成為“兩張皮”?
現代管理是一種科學?茖W的重要標準之一即“是否可重復驗證結果”。傳統文化更多體現為信仰和實踐,很難用某個單一的現代學科進行界定。而且,前者有嚴密的邏輯體系,后者卷帙浩繁,如何從中篩選出適合中國的部分,本身就是一大難題;更遑論每家企業的情況不同,所適用的文化也不同。
方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茅忠群
科學的結論是通用的,文化和信仰卻是多元的。馬克思•韋伯認為,近代資本主義提倡的理性科層制組織,和新教倫理倡導的禁欲主義有內在一致性,而亞洲文明缺乏相應的元素。而且,傳統文化在近代中國斷檔,探索中式管理困難重重。
茅忠群深知這種困難。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的他沒有圈錢做大的野心,更像一個學者,追求管理制度與信仰的融合。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偉大企業
這種追求源于日式管理的啟發。2002年,茅忠群從中歐商學院的MBA班畢業。“當時想,未來的中式管理會向日式管理借鑒,走一條本土文化與西方管理的融合之路。”2004年起,他先后讀了清華和北大的國學班。2008年,方太導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傳統文化中的“仁義”價值觀改造西方管理制度,已有11年實踐歷程。“仁”是替員工著想,“義”是公平公正。堅持“兩條腿走路”,信仰是制度的基礎。
方太集團
方太文化的確需要不斷完善。但對于力爭回答中式管理“李約瑟難題”的勇氣,筆者和陳教授一樣認同。
企業文化并不是點綴,更不是大公司的專利。“恰恰相反,越是小公司,越是有生存壓力,越要強化文化,進而提升戰斗力。”拉卡拉集團董事長孫陶然的觀點,正被越來越多企業家接受。文化在任何企業都客觀存在,可以理解為全體員工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一家偉大企業,方太的目標是否能實現?學界和企業界都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