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長虹:前三季凈利同比下降超80% 增收不增利成業績“魔咒”
公司2019三季度營業成本547.8億,同比增長7.9%,高于營業收入的增速,導致毛利率下降0.3%。
期間費用率為10.7%,同去年相比變化不大。經營性現金流由11.2億下降至-6.7億,同比下降159.6%。
增收不增利已成四川長虹業績“魔咒”
值得注意的是,增收不增利已經成為四川長虹業績的“魔咒”。在2019年半年報中四川長虹就已經出現增收不增利得情況,據四川長虹2019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四川長虹營收為399.67億元,同比增長3.45%;而凈利潤為5112.80萬元,同比下降68.2%。
而此次業績下滑,四川長虹方面將主要原因歸結于彩電、壓縮機等業務單元競爭激烈所致。
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于1958年,公司前身國營長虹機器廠是我國“一五”期間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是當時國內唯一的機載火控雷達生產基地。四川長虹當時的明星產品就是長虹彩電,在上個世紀曾經家喻戶曉。
當年的四川長虹在資本市場無比風光,可惜的是,四川長虹在1997年的市值達到峰值后,連續斷崖式下降,到2007年就已經不到當年的20%。
屢試屢錯 “彩電大王”徹底掉隊
從2019年度三季報來看,昔日彩電行業的黑馬如今身上的光環已褪去。
中金公司分析師何偉認為,四川長虹業績低于預期,彩電業務持續低迷。受小米等企業低價傾銷沖擊,彩電市場價格戰激烈,同時在彩電市場需求承壓、行業競爭加劇的態勢下,長虹產品競爭力不夠突出,預計公司業務短期繼續面臨較大壓力。
其實近年來四川長虹也曾嘗試過突破,在2017年財報中四川長虹將自己描述為“一家集綜合家電、IT 數碼、部品材料、精益制造服務、新能源等業務為一體的全球化科技企業”。
在2018年,公司依然表示要“加速培育新增長極”。這些新的增長極包括家用機器人、電動汽車壓縮機、汽車空調等業務;布局智慧農業、智能水表、智能停車、設備定位;鋰電業,關注三元材料領域的布局機會;汽配業務等等。
從中可以看出四川長虹在努力的追求著多元化發展。不過從業務結構上來看,四川長虹雖然涉獵面較為廣泛,但是直到現在也拿不出一款可以占領市場的明星產品。而在缺乏主業突出的背景下,想實現多元化布局,或將造成資源的浪費和效率的降低。
申萬宏源分析師劉正表示,長虹在多元化發展道路上增收不增利,盈利能力亟待改善。其中成本、技術、渠道三點因素導致黑電企業盈利狀況不佳,促進“軍民融合”+“智能化”或將打開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