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維的敗勢?連電視領域都站不住 何談智慧生態全面發展
然而,歲月不饒人。曾經風度翩翩的壯年小伙,在經過31年飽經風霜的歲月洗禮后,卻早已不自覺的流露出對這個時代的疲態,猶如風燭殘年般的老人一樣,逐層被抽絲剝繭。
1988年,中國香港,躊躇滿志的創始人黃宏生決心在這個城市,建立起屬于自己的起點與方向。為了有個更好的開始,他選擇了他最熟悉,也是資源最豐富的領域——家電制造。在當年萬花齊放的香港,市場競爭并不比現在這個時代要差,而在這場世態炎涼的磨礪中,創維創始人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敢的決心,終于從中殺出了一條血路來,創維的名字也逐漸被我們所知。
在家電行業,尤其是電視行業,一時間創維可謂是混得如日中天。一方面,國外品牌尚未吃透國內市場行情,過高的定價使得百姓并不愿意花大價格去購買體驗。另一方面,以創維當年的研發能力,于國內品牌中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了,價值價格優惠,成為了為數不多能夠擁有行業壟斷效果的品牌。
但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家電行業看似風平浪靜,卻實則危機重重,尤其是我們身邊曾經不可缺少的家電三大件之一的電視行業,突然在一個時間段內全部折戟,這當然也包括創維。從3-4年前開始,國內電視市場就已經進入了漫長的“寒冬期”。
為什么會出現如此的問題,從我們的主觀印象中,在智能移動設備與3G/4G逐年普及的大環境下,傳統而又笨重的電視并不能給百姓提供更多豐富的生活體驗,視頻內容也僅限于傳統的衛星電視或是電視機頂盒。尤其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眾多流媒體內容的強勢出現,傳統電視反而正在故步自封,甚至連百姓的破碎時間都利用不起來。
電視行業中的“異類”,沒有創維
我只能說創維在這個時代的反應,真的是太慢了,或許是品牌經歷了太長時間的安逸,完全沒有預料到一場災難就在眼前。當傳統電視品牌遭到行業冰點的沖擊,一群以互聯網品牌自居的跨行業廠商,以獨特的角度開始沖擊這片“廢土”,撼動著以創維為首的傳統老朽。
2013年5月,以樂視發布的第一代電視X60秒售30萬臺開始,互聯網電視的時代就此拉開了序幕。同年9月,小米入局互聯網電視,得益于手機所帶來的“極致性價比”,完全與樂視瓜分了電視市場,而我們熟知的創維,卻不知所蹤。
什么是互聯網電視?一種集互聯網、有線電視網、多媒體、通訊等多種技術于一身的電視,作為呼應互聯網時代的潮流,互聯網電視的交互甚至做到了與手機相同。一時間大量廠商入局互聯網電視,包括看尚、PPTV、暴風、微鯨、風行、愛芒果等眾多,甚至你沒有聽說過的品牌。
互聯網電視帶來的不僅是與時代交互的魅力,更是在價格策略相得益彰,憑借信息時代的多元化,互聯網電視最大的好處莫過于用戶可以與信息建立起健全的交互性,說白了眾多互聯網電視品牌可以通過賣廣告來平攤用戶購買電視的成本。我通過植入少量的廣告,就能為百姓提供價格僅二分之一或是四分之一的互聯網電視,不僅內容更豐富,定價還更便宜,這無異于將傳統電視品牌趕盡殺絕。
或許當年涌入互聯網電視行業的品牌已死,或許有些還頑強的活著。但對于像是創維這類,曾壟斷了國內傳統電視行業的品牌來說,無疑是掀翻了行業的棋局,品牌價值直接被重新洗牌,甚至就連價格也完全不是對手。
等當創維幡然醒悟,準備立刻跟進時,而眼前的市場早已變天,曾經所掌控的一切品牌與口碑,完全失去了控制。人們早已意識到,傳統電視已經是落后的產物,創維在這個時代已經完全沒有了貢獻價值。
這一場在眼界上的對決,創維敗得很徹底。失去風口的創維,如今在百姓的眼里只剩下曾經的輝煌,明明握有一副好牌,卻因為故步自封的自滿,而被市場所遺棄。不信你可以問問身邊的朋友,在購買電視時又有幾個人會選擇創維呢?
武斷的市場策略,讓創維難以呼吸
如果說在傳統電視轉變到互聯網電視的過程中,創維艱難的挺住下來,那么接下來在應對全球電視面板漲價的過程中,創維顯然已經失去了主動。為了彌補會之前電視行業風口轉變時的虧損,創維走了一步險棋準備搏一搏,然而這一搏卻幾乎又要了自己半條命。
我一直都不是很明白,創維為什么敢在全球電視面板價格持續波動的情況下大肆囤貨。2016年年中,全球面板價格出現波動,這讓大量電視品牌感到了成本上的壓力,為了防止面板進一步上漲,創維開始了積極的囤貨之路,意在攤薄生產成本。
到2017年3月為止,創維的賬面存貨相比兩年前的34億元,直接提升超過近25元億,最終囤積到了59億元。直至6個月之后,創維的賬面存貨依然維持在58億元的超高水平。
這些面板包括原料的囤貨,大多都是創維在價格虛高之際購入的,然而一旦面板價格下跌,無論從哪方面角度考慮,對于創維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如果選擇降價銷售,創維定會虧損,而如果原價銷售,則更是難以獲得市場優勢。
有電視行業的相關分析師指出,創維的存貨管理能力似乎存在明顯的缺陷。當時,創維的面板供應主要由LG負責,雙方多年以來也是十分有默契的合作伙伴,可在最終影響到創維60%面板成本的問題上,無論是由于雙方溝通不暢還是創維單方面的一意孤行,創維都成了“犧牲者”。
失敗的技術搶跑之爭,讓創維徹底失去市場
在創維冒然大量囤貨的同一時間,2017年的電視領域逐漸分化出了QLED和OLED兩種電視面板的技術發展方向。以海信和三星為首的穩健派,選擇了穩扎穩打的QLED技術,但創維卻直接押注于OLED技術,企圖以一眾全新的姿態重回高端定位。
QLED和OLED屬于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技術路線,簡單來說就是畫面展現效果與成本的比較。QLED源于LCD顯示技術的改良,成本易于控制,體驗效果也更加穩定出色。OLED在當時的電視行業較為超前,雖然具備更好的色域和黑位的特點,但成本卻一直居高不下,而當時全球只有LG能做的OLED面板更是產能不足。
以當時同價位的高端屏幕距離,QLED電視最低售價5499元,而OLED電視最低售價7499元。在2000元差價的作用下,叫好不叫座的創維著實狠狠的坑了自己一把,物美價廉自始至終都是市場經濟下的必然結果。意圖重返高端的創維,希望憑借搶跑OLED的超前技術來實現自己重返高端的夢想,但卻完全忽略了價格因素所能引起的后果。
與穩扎穩打、沒有冒進OLED領域的海信相比,2017年海信在沖擊高端電視市場時的銷售額份額達到了43.1%的驚人成績,反觀創維則遭遇了銷量和利潤的雙雙下跌。諷刺的是2018年,在OLED市場趨于穩定之后,面板成本下降超過50%后,海信也開始打造OLED大屏電視,這不僅豐富了海信的高端市場,還直接給創維造成了巨大的困擾。
多災多難的創維,連管理層都出現了動蕩
雖然反應緩慢但至少穩重,然而2017年同年,創維似乎終于不堪困擾,人事陷入到了動蕩的風波。3月,創維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經受到了董事長楊東文、董事劉小榕、監事會主席郭利民所提交的離職申請報告。
其中,董事長楊東文已經為創維集團累計服務了超過17年,曾擔任過創維集團中國區財務總監、彩電事業部副總裁兼中國區營銷總部總經理、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總裁、創維集團副總裁、創維數碼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等職務,可謂是創維的元老級人物。
雖然,創維否認了高管層變動與利潤下滑有關,但我們也由此發現了創維的另一條敗勢,是什么導致了利潤下滑?不知從何時開始,創維的利潤早已低于行業的平均水平,這無非是創維的銷售受挫,或是壓根沒有再繼續堅持自己的價格底線。
從實際情況來看,創維的電視確實開始走起了低價策略,或者是為了彌補銷量不足,又或許是為了與低價的互聯網電視競爭,就連曾經不可一世的高端OLED電視,都逐漸放棄了自己曾經的高價策略。
這樣降價的后果,或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能夠提高銷量,吸引更多用戶。但我們都知道,用戶都是因為低價優惠才被吸引過來的,凈利潤永遠不可能彌補回來,可就算這樣2018年創維電視的財報銷量還是下滑了16%。一系列的接連受挫,直接讓曾經國內第一梯隊的創維,跌出了全球彩電的五強之列,甚至到現在都完全沒有緩過來。
心比天高的創維轉型互聯網,錯估了自身品牌影響力
既不想放棄高端定位,也不想錯過中低端市場沖量的機會,這就導致創維在影響與產品方面的割裂,俗稱高不成低不就,這讓創維非常尷尬;蛟S試錯試得太多,后來終于也讓創維蒙對了一回。
2016年財年,創維做出了將運營互聯網化的重大決定,以構建核心服務平臺,圍繞內容服務開始轉型,全面向智能化生態體系發展。本以為我們終于能見到在歷經千辛萬苦之后的蛻變,然而在多度追求輕資產的運營模式上,創維又多次險些翻車。
你會發現,創維已經逐漸開始重視了生態產品的發展,包括發布的各種智能家電設備。創維準備借助OEM、ODM的輕資產運營模式,進而發展自己的硬件業務,把自己推進到供應鏈上游的位置。
正如蘋果現在所處的位置一樣,創維希望站在供應鏈上游進行產品的設計與銷售,而中間的制作過程則完全交給供應鏈下游的代工廠組裝完成。心比天高的創維想像蘋果一樣,靠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獲得更高的毛利率,但卻完全沒有在家電各方面占領過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
既沒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產品質量也不如想象中的可靠,定價更是一塌糊涂。命比紙薄的創維,不僅利潤不高,還要從僅有的收益中支付給代工廠巨額的加工費。而從這里開始,幾乎所有的平臺都有消費者在抨擊創維的產品質量不過關,毫無疑問這更是對創維的重創。
缺乏生態護城河,創維的用戶群過于單一
在隨后的家庭互聯網IoT的發展之路上,創維至少學會了照葫蘆畫瓢,開始打造自己的內容服務生態系統。除了大力研發屬于自己的酷開系統外,還與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展開合作。然而問題是,創維異常缺乏生態護城河。
與日活躍度最高的小米PatchWall電視系統基本相同,與所有互聯網電視的系統也基本相同,可為什么創維的用戶群如此單薄。說白了創維由于沒有手機、平板等業務的支持,酷開系統再高級,也只是一個比較智能的遙控器,這甚至做得不如剛剛轉入電視領域不到半年時間的華為。
小米至少在過去幾年,主動投資過愛奇藝、優酷土豆等視頻平臺,以壯大自己的視頻資源。而創維恰好相反,利用大屏優勢,被動吸引視頻平臺方入股酷開。結果就成了小米擁有更多的資源,而創維卻只能淪為視頻內容方擴散自己影響力的渠道,生態護城河基本等于沒有。
從消費者角度而言,就算是沒有了小米,我們還能選擇華為、樂視、海信、海爾、康佳、TCL,甚至是索尼、三星、LG,我們為什么要選擇一個“小小”的創維?
結語
同理,不單單只是電視領域,創維連自己原本的電視領域都無法令人滿意,那么其它相關的生活類家電讓我們如何信任?如今的創維究竟是真的意識到了問題所在,還是失去方向準備完全照搬其它互聯網品牌的方向,昨天發布一臺冰箱,今天發布一臺空調,明天發布一臺洗衣機,后天發布一臺油煙機,這種自亂陣腳的行為,真的不太能歸為廣撒網,多斂魚的舉動,反而容易給人一種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蛋的感覺。
說真的,在正視自己品牌定位、恢復產品質量與口碑之前,創維不值得我們投入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