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網絡安全 就是維護生命財產安全
9月16日,2019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其主題“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正體現了這一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期發布的數據,我國網民數量已超過8.3億人,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1億。即使是七十多歲的老年人,也可以熟練使用智能手機進行社交活動和網絡購物。
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便利時其安全性也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今年1月至7月,全國公安機關抓獲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嫌疑人數、破案數同比分別上升32.3%和8.6%。在過去的2018年,山東省警方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2萬起;北京市破獲本市及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近萬起;該年度,上海全市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數同比上升30.1%,抓獲犯罪嫌疑人數同比上升126.3%,有力震懾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網絡犯罪給人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此前,因為網絡曾發生多起命案,都與個人信息被泄露等有關。根據公安部9月3日發布的數據,今年全國公安機關共偵辦“套路貸”團伙案件189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8651人,破獲各類刑事案件18790起,查扣涉案資產161.76億元。
“套路貸”的猖獗,也與網絡時代的大數據泄露個人隱私密切相關。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報告顯示,無論是政府部門的服務,還是教育、醫療等細分行業的服務,網民在接受網絡服務的時候,最大的擔心就是個人隱私。
要保證人們的網絡安全,首先是要保證人們個人信息的安全。有數據顯示,目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90%以上是不法分子通過獲取的公民詳細信息而實施的精準詐騙。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大原因是對個人隱私界定不清。比如說,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某方面的內容,一些門戶網站馬上就會精準推介相關廣告內容。對這種信息的傳導和獲取,是否涉及到侵犯個人隱私,無論對于企業還是對個人而言,都需要從法律層面上界定相關信息的性質并加以保護,這是網絡安全的一個重要基礎。
其次,是網絡企業必須加強自身安全意識和監管機構的重罰。現在幾大網絡平臺占據的數據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是網絡平臺本身是否安全可靠就是一個問題。拿近期上海警方公布破獲的一起案件來說,某兩個知名APP平臺就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裸露用戶的身份信息導致犯罪嫌疑人有機可乘。這就需要網絡企業把自己的籬笆扎緊。
同時,對故意違規的互聯網企業必須拿出一罰就足以使其傾家蕩產的決心,希望盡快看到我國有互聯網企業平臺因為觸犯相關法律而受到重罰。畢竟,有關調查表明,55%的網民反映對越大的網絡平臺越是擔心。
再就是網民必須加強防范意識,“網絡安全靠人民”。相關數據表明,遇到過個人信息泄露情況的人數占比為85.2%,而個人信息泄露后約有1/3受訪者選擇了沉默。為此,個人要對自己的信息充分重視,不隨便填寫個人信息,尤其是對有的平臺要求填寫涉及財產之類信息。遇到個人信息被泄露或者疑似泄露的情況,也要積極通過法律渠道主張自己的權利,而不是事已關己卻悄悄掛起。
總之,“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在一定意義上說,維護網絡安全就是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從出臺網絡安全法、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到開展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再到建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一系列關乎個人、國家的網絡安全舉措出臺落地,織密了網絡安全的“安全網絡”,更為通往“網絡強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