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閱讀市場規模達254.5億元 產業駛入高速車道
“一屏萬卷”成為現實
2019年年初,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賀歲電影《流浪地球》上映,引發觀影熱潮。看完電影后,小徐立馬在手機閱讀軟件上購買了這部小說。“幾個小時就看完了,非常方便,還加深了對電影的印象。”
作為全媒體時代新型的閱讀方式,數字閱讀擴展了書的樣態和文字傳播的介質,也豐富了人們的閱讀體驗和精神文化生活。據《2018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下文簡稱《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閱讀整體市場規模達254.5億元,同比增長19.6%,仍處于較快增長期。其中,大眾閱讀市場規模占比逾九成,是產業發展主導力量。從投資市場上看,2018年數字閱讀產業的融資數量共57筆,融資金額呈現上漲趨勢,達70.3億元,這表明數字閱讀產業依然受到資本市場青睞,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用戶規模也印證了數字閱讀的蓬勃發展態勢。2018年,中國數字閱讀用戶總量達到4.32億,人均數字閱讀量達12.4本,人均單次閱讀時長達71.3分鐘。
“我在用微信讀書,里面能看到你最近讀了哪些書、讀書時長,每周都有排名。現在我每天在地鐵里、辦公室里都得看上幾分鐘。”在一家文化公司上班的小吳說。如今,手機應用商店里的各類數字閱讀軟件層出不窮,也給予用戶更多的讀書選擇。擺脫了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人們都能通過一方屏幕閱讀。
“聽書”成時髦方式
近日,國家圖書館等20家圖書館舉辦古籍數字資源共享發布活動,在線發布古籍數字資源7200余部(件),免費服務大眾閱覽和學術研究。從大眾閱覽到專業領域,數字閱讀的影響力正不斷擴大,品質不斷提升。
據《白皮書》顯示,近70%的數字閱讀用戶認為如今的數字閱讀內容質量有所提升。2015年,數字內容創作者僅有480萬人,2018年已增加到862萬人。專業作者培訓班的出現,進一步提升了創作者的寫作水平,推動精品內容創作。
近年來,不少精品網絡文學被改編成影視劇和電影,影視劇和電影的走紅又帶動了網絡文學落地,紙質書籍陸續出版。優質的數字閱讀內容還走入了海外讀者的視線中。目前,有超過500部網絡文學作品被翻譯“出海”。海外中國網絡文學網站日活躍用戶超50萬人,日均訪問量超過500萬人次。在各方積極推動下,中國的學術類、知識類、文獻類數據庫進入世界各國政府公立圖書館和知名大學圖書館,國內知識見聞平臺推出3門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線上課程。
數字閱讀產品質量的提升,也刺激了讀者的付費意愿。據《白皮書》統計,2016至2018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的電子書付費意愿持續提升,2018年達到66.4%。其中,有68.7%的電子書用戶愿意付費在20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付費閱讀產品中,音頻內容尤其受讀者歡迎,“聽書”成了一種時髦方式。
5G讓數字閱讀更有趣
戴上虛擬現實眼鏡,立刻“置身”于書里的世界,書里的圖畫也變成了立體圖像。從紙質閱讀到數字閱讀,從PC端閱讀到移動閱讀,從讀書時代到讀屏時代,每一次閱讀方式的發展進步,都是創新驅動的產物,代表了閱讀的發展方向。新技術使閱讀變得生動立體,讀者不僅是在用眼看,更是浸入到情境里,與內容互動。
人工智能、VR、AR(增強現實)、5G等技術的發展,使數字閱讀的空間和場景得到極大拓展。未來,5G萬物互聯的特性將使“萬物皆可為媒體”,車聯網、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都可能成為閱讀的載體,各種終端閱讀設備之間也能實現無縫切換。5G高速度、低延時、大容量的特性將開發更多體驗場景,令用戶的沉浸感更強。
人工智能技術也有望助力聽書市場高速成長。隨著語音合成、情景識別等AI技術日趨成熟,聽書節目甚至一切語音播報信息都能得到整合,從而實現智能匹配與處理。這意味著,用戶在聆聽文章朗讀時能夠選擇自己的聲音偏好。這樣一來,有聲內容的成本降低,產品數量會快速增加。更好的用戶體驗將帶動中國新興閱讀市場,特別是聽書市場的規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