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爭奪5G網點"頭啖湯":能挽回失去的線下客戶嗎?
在6月6日5G商用牌照正式下發前后,國有大行爭相推出5G概念網點。其中,中國銀行5月31日宣布在北京推出首家5G網點,6月12日工商銀行公告在蘇州市推出該行首家基于5G應用的新型智慧網點,建行表示首批3家5G科技無人銀行預計將6月底前在北京開門營業。
新一代通信技術變革之下,大行率先謀動,也引來中小銀行的參觀學習。“基本上只要是同業推出的新模式,我們都會去學習和借鑒,因為對于銀行的智能化轉型,誰也不知道正確的解決方案。”上述地方銀行零售業務負責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銀行網點的轉型現在走到了十字路口上,中小銀行都在看大行怎么做,大行一有新舉措,大家都會馬上通過各種途徑去考察和學習。”一名中行地方分行人士說,此次來北京,便是陪同地方銀行的同行來中行的5G網點參觀。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5G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銀行的5G網點是蹭熱點概念,還是已經雛形顯現?在當前銀行電子渠道對網點業務的替代率超過90%的情況下,銀行為何重視搭載前沿技術的物理網點,5G網點在銀行網點服務中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它的推出是否意味著新的轉型方向?這些問題或是銀行業和市場共同關心的。
5G網點長什么樣
記者了解到,中行新推出的5G網點是在該行原有物理網點的基礎上改造而來,占地約220平米,主色調類似常規的智能網點,黑白相間。
至于該網點和改造之前有哪些不同,中行“5G智能+生活館”工作人員表示更多體現在網速較之前更快,系統運行會更加流暢。這也昭示其與常規的智能化改造物理網點最大的不同在于搭建5G網絡環境。
該網點設有包括辦理非現金業務、現金業務、外幣領取業務的三臺設備。上述中行網點工作人員表示非現金業務設備是中行每個網點的標配,現金業務和外幣領取的設備則是根據不同網點的業務結構進行配備,屬于逐步推廣的設備,這也意味著其并不是5G網點的專屬設備。
記者注意到中行這家5G網點進門處設置了一塊屏幕,從屏幕上可以了解包括網點區域設置、不同區域人員數量、當天人員進出數量及變化、網點智能設備使用頻次等內容。
記者參觀的當天下午,屏幕顯示當天已進入200多人,一位中國銀行人士告訴記者,5G網點改造后,來網點的人數確有增加,“以前網點平均一天幾十個人,現在一天接近三百,當然里面不排除有同業來進行參觀。”
此外,該5G網點設置包括金融體驗、跨境金融、尊享服務、智能服務等在內的7個區域,這些區域除了根據分工不同為客戶提供常規網點金融服務外,還增添包括5G網絡全球專家實時連線等服務,同時為突出其生活館的屬性,設置包括AR珠寶試穿、VR看車購車、體驗拉花咖啡等內容。記者也注意到部分服務功能還處于完善階段,比如VR看車在車輛型號上相對偏少。
“5G實際上是網點的基礎設施之一,我們最終落地點還是生活館,即如何通過網點的智能化建設讓客戶常來、喜愛來銀行網點。”上述中國銀行人士表示。“總體來說,目前5G的主要作用還是通過網絡提速來提升客戶體驗,未來具體落地場景還得看技術進一步發展,技術對于金融來說是應用,因此當5G這樣有前景的技術被推出時,銀行需要搶占先機將它推出來,具體后期怎么落地,可以先在單個網點上進行試驗。”上述中國銀行人士表示。至于市場上比較關注的5G技術在目前是否能給銀行業務發展帶來本質提升,他認為還得看后續的摸索和技術運用場景的明晰。
中行年報披露,2018年該行電子渠道對網點業務的替代率達到93.99%。這樣的高替代率背后,銀行業離柜率逐年攀升,線上場景覆蓋趨于飽和,在和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機構、網絡銀行的競爭過程中,銀行重新把目光聚焦線下,試圖用智能物理網點將線上的客戶拉回“現實”,也意圖通過網點將更多線下客戶導入線上。
實際上在5G網點的推進中,大行之間似有“暗暗較勁”之勢,幾乎是前后腳宣布落地或者即將落地5G網點。
6月11日,工商銀行稱,基于5G應用的首家新型智慧網點在蘇州亮相。該網點深度集成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等金融科技手段,為客戶打造了更具科技感、未來感、溫度感的金融服務體驗。記者注意到在發布儀式后的第二天該網點便暫停營業,記者致電工行蘇州分行營業部,該行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5G網點還在建設中,可能得兩三個月后才能正式營業。記者向工行總行方面求證,總行這邊回復稱網點設備目前在調試中,具體開業日期未定。
另外有銀行人士說,建行原定于6月底前開門營業的3家5G網點可能將延遲發布,記者就該情況向建行總行進行求證,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獲得對方回復。
對于其他大行的5G網點建設情況,多家中小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非常關注。“只要一開業,肯定第一時間過去看,同業對這個都非常關注,可能通過和大行取得聯系后去觀摩學習,也可能直接自己過去,作為客戶進行一番體驗。”一名股份行人士說。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認為,5G技術會對銀行產生深遠影響,主要體現在物聯網、虛擬現實等方面,很多銀行金融服務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他也強調,從“水泥銀行”(物理網點)到“鼠標銀行”(網上銀行)再到“指尖銀行”(手機銀行),銀行服務從線下到線上,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得性和便利性大大提升。但所謂的“無人銀行”“5G無人銀行”,其核心的邏輯又回到了“水泥銀行”,無非用得是高級“水泥”,而且這種“水泥”投入成本很高,維護成本也很高。他認為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是:為什么無人去銀行,而不是搞什么“無人銀行”。
誰偏愛銀行網點
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銀行業平均離柜率84.31%;2017年行業平均離柜率87.58%;2018年這一數字達到88.67%。伴隨著銀行業離柜率逐年攀升,市場時常出現諸如“銀行網點究竟有沒有存在的必要”的疑問。“從數據上來看,我們的線上客戶基本上都是由網點導入的,因此銀行網點不會消失,變化的只是為客戶服務的方式。”上述中國銀行人士表示。他認為銀行網點只是會轉型,銀行網點可以辦理線上辦不了的業務,咨詢線上說不清楚的東西,感受線上感受不到的服務,這些讓它擁有不可替代性。
一家大行網點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高凈值客戶更愿意來銀行網點辦理業務,這個群體也是網點盈利的重要支撐,是銀行網點非常看重的客戶群體。他表示銀行網點也會定期打電話給他們,請他們來,為他們提供建議、咨詢等服務。“試想一下,如果你有一百萬想購買理財產品,你是傾向于網上摸不著地輕輕一點,還是愿意到網點來詳細咨詢和選擇呢?一些大客戶往往考慮的比較多,不會單純受利率等因素搖擺”。“銀行網點沒有外界想象中那么拖后腿,實際上都是盈利的,不盈利的網點會逐步淘汰,盈利較好的地區今后還會按需增設新網點。”上述中國銀行人士表示。
聯訊證券根據銀保監會金融許可證數據統計發現,從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28日,我國銀行物理網點凈增694家,即雖然我國銀行物理網點退出數量逐年上升,但新增網點的數量同樣在增加。整體上來看,我國銀行的物理網點數目還是呈現上升趨勢的,不過2018年以后增速開始放緩。同時發現,我國銀行網點退出數目多的省份一般也新增數目較多,集中在四川、河北、浙江、河南、山東、遼寧和廣東這些地區。聯訊證券認為銀行網點“關停潮”表象下,其實是銀行網點的結構性轉型。
除此之外,聯訊證券在分析銀行網點增減和當地GDP增速與存量之間的關系后發現,GDP體量較大的部分省銀行網點數量大減是一種市場出清現象,這種現象在廣東、北京、天津和上海都有體現;另外一種GDP體量較大的省份銀行網點數量大增的情況背后,體現出大部分銀行的擴張是以經濟存量而不是經濟增量為基準,銀行網點的擴張是一種服務存量經濟的補充行為。
目前,各大銀行均喊出自己的智能化網點轉型策略,如郵儲銀行表示將重塑網點價值,通過金融科技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把近4萬個物理網點從結算中心向客戶體驗中心、營銷服務中心轉變,建設銀行提出“門店數字化”,中國銀行則是“智能柜臺迭代升級”,工行也在升級網點智能服務,截至2018年末,工行完成智能化改造網點15410個,智能設備75756臺。
“對于硬件設施和相應的技術,銀行之間還是比較好復制的,然而智慧網點不是放了設備就是智慧網點的,里面包括服務流程、人力資源調度、業務貢獻等因素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后面還會第一時間去各大行觀摩,希望能做出一款真正落地的智能化網點。”上述地方銀行負責零售業務的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