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人造肉到底“值”多少錢?答案有很多。金字火腿的股價劇烈波動也許給出了其中一個答案——賣了12塊肉之后,10月中旬該公司股票市值一度暴增27億元。
經歷了一輪暴漲之后迎來暴跌,目前人造肉概念股正回歸平靜。
國內投機資金偏好于將美股來給A股相關概念股進行對標。今年5月份上市的美股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曾經狂漲5倍。而金字火腿一度大漲也與今年A股公募基金經理押寶肉價上漲行情相關。
回歸基本面來看,人造肉屬于高科技領域,金字火腿想要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恐怕要拿出高額研發資金,才能制造出自己的人造肉產品,且不能確保一定會被市場接受,而該公司依賴于美國杜邦公司的技術支持,也限制了金字火腿按人造肉科技股的估值。
12塊肉一度撬動27個億?
金字火腿10月下旬回應交易所問詢函的公告內容令人大跌眼鏡。該公告透露,10月7日,公司生產的牛肉味植物肉餅在金字火腿天貓旗艦店上架預售,預售份數為1000份;至10月10日,平臺預售的下單數量為3人共12份,數量較少。
不過,憑借這12塊人造肉對噱頭,金字火腿的市值卻一度因此增加了27億人民幣。市場情緒對金字火腿人造肉情緒最高的時候,公司股票連續多個漲停,市值一度達到77.4億,較炒作前的49.9億,最高增加了27億人民幣的市值。不過,之后迎來了一輪暴跌,市值回落后依然穩定在57.7億附近,市值增幅回落至8億左右。
公開資料顯示,金字火腿要開發人造肉,來自早前一則消息:金華火腿透露已與美國科研公司杜邦合作生產“人造肉”產品,并將在淘寶旗艦店預售,這立即引起市場關注,隨后該公司股價在6個交易日內5次漲停。
兩大市場因素刺激A股人造肉炒作
資金對金字火腿上述信息的敏感,來自于美股市場人造肉概念股的強勁表現。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上市首日(2019年5月3日)股價便暴漲163%,投資人看到了“人造肉”行業的價值,紛紛涌入。
首日暴漲的Beyond Meat在隨后一段時間,持續引爆市場——該上市公司從今年5月初的最低45美元,一路狂飆到今年7月底的每股239美元,股價在兩個多月內最高翻了5倍。
國內的投機資金偏好于將美股公司來給A股概念股進行對標,與此同時,金字火腿本身的消費品屬性,也與今年A股市場的主流熱點相切合,從而令該公司立即成為市場的炒作對象。
與此同時,國內豬肉價格大幅上漲,也是引發市場對人造肉概念股關注的另一大原因。
商務部官網顯示,上周(10月21日至27日)全國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比前一周上漲4.6%,生產資料市場價格比前一周下降0.3%。其中,備受市場關注的豬肉價格持續上漲。
公開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5508萬噸,同比下降8.3%。其中禽肉、牛肉和羊肉產量分別為1539萬噸、458萬噸和330萬噸,分別增長10.2%、3.2%和2.3%,豬肉產量為3181萬噸,下降17.2%,供給大幅下降。
而從需求量看,盡管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全國豬肉消費量總體呈下降趨勢,由2014年的5719萬噸下降到2018年的5613萬噸,減少106萬噸,降幅約2%,但仍舊處于一個較高的需求水平。
實際上,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募基金就開始大舉殺入確定性十足的豬肉股中。據統計,6月末,基金持有豬肉股合計16.34億股,一季度末時則為10.44億股,持倉規模環比增加56.5%。在今年10月單月的公募基金漲幅排行榜上,前10名基金產品中有8只基金的第一重倉股均為豬肉股或食品股,在肉價飆升的背景下,人造肉的故事很容易引起一些資金的共鳴。
美股人造肉概念股開始被機構看空
不過,故事畢竟只是故事,雖然人造肉的概念很美好,邏輯也頗為通順,但對當前的社會消費而言,人造肉仍然處于培養階段,人造肉至少現在還只是一個故事。
目前,想要中國消費者接受人造肉本身就十分困難。從金字火腿最新披露的出售數據看,雖然有鋪天蓋地的媒體宣傳,并且相對便捷的大平臺網絡預售,但12塊肉的訂單數據,足以說明人造肉想要成為中國消費者的主食仍然任重道遠。
“可以把人造肉與自行車做一個大致的比較。”有私募基金經理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人造肉或許在歐美已經不是故事,但在中國不一樣,人造肉的理念非常類似于自行車,這往往出現在經濟發展到相當高的階段,在中國,自行車還不是主流人群眼中的時尚。
人造肉在歐美市場的銷售看起來還不錯。10月28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Meat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期內,營收9200萬美元,同比增長250%,超出此前分析師預期的8220萬美元。
盡管如此,BeyondMeat股價卻在業績披露后暴跌了23%,也就是說,從7月底到10月底,該公司的股價暴跌了63%!每股價格從239美元跌到83美元。摩根大通、高盛乃至瑞士信貸也紛紛加入了看空Beyond Meat的隊伍。
富國銀行分析師提到,目前的人造肉生產商面臨兩個問題,即估值和新的競爭。雖然看好基于植物合成的產品,但即便如此,Beyond Meat的增長潛力已經在當前估值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人造肉技術與資金投入是否劃算很難說
正兒八經的人造肉公司BeyondMeat面臨廣闊的歐美市場,都被各大機構質疑業務的發展空間,國內公司所講的人造肉故事就可想而知了。
市場人士表示,人造肉屬于典型的高科技行業,具有技術密集型的特點。這項技術涉及生物工程、分子化學和食品加工等多個專業領域,對技術要求極高,并不像許多人以為的只是把大豆等作物搗碎再加入添加劑仿制肉的形狀和嚼勁,而這些技術基本不掌握在本土公司手中。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在歐美市場,幾個頭部玩家憑借其技術資源已經建立人造肉領域的核心技術壁壘,例如Beyond Meat用豌豆編織蛋白模擬口感、用甜菜汁“仿血”;Impossible Food用大豆血紅蛋白制造風味與香氣等。從研發時間來看,Beyond Meat2009年成立、2013年開賣首款產品、代表性產品2016年才面市。Impossible Foods也不例外,創始人是斯坦福大學生物化學教授,據報道,其歷時5年、耗費8000萬美元才研發出首款產品。
擁有大量一流研發人員的高科技公司尚須投入七八億人民幣才研制出產品。也就是說,如果金字火腿想要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恐怕至少需要拿出幾個億的資金,才能制造出自己的人造肉產品。
因此,有市場人士質疑,金字火腿搞人造肉更像是噱頭,人造肉研發成本極高,且產品銷售不確定性高,看起來并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盡管已經抱上杜邦公司的大腿,貼上人造肉公司的標簽,但要真正成為一家人造肉公司恐怕還有不短的路要走。
管理層最近的動作也說明了這一點。在股價拉升之后,10月22日晚間,金字火腿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施延軍及其一致行動人施雄飚、薛長煌擬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超過48,915,660股,董事兼董事會秘書王啟輝擬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超過768,674股,監事夏璠林擬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超過410,000股,上述擬減持股份數量合計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 5.12%。
這也引發了深交所的關注,并于10月23日下發關注函,要求金字火腿再次說明在互動易平臺披露植物肉相關信息的目的和動機,是否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以配合實際控制人及其他董監高減持的情形。10月25日晚間,金字火腿回復深交所關注函稱,不存在主觀故意夸大事實,也不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更不存在配合實際控制人及其他董監高減持的情形。公司實控人此次減持所得資金將主要用于歸還金字食品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款,以及降低股權質押比例。
顯而易見的是,金字火腿的12塊肉,為公司管理層的減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