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蘇寧小店崔雷艷:堅持做一件事
朋友圈簽到是崔雷艷每天上班路上做的第一件事,如今她已經堅持了整整365天。在她的朋友圈里,除了“心若晴朗,何懼風雨”、“再小的力量,也可以創造大不同”這樣正能量的話語,還有很多新鮮蔬菜、米面糧油產品的推薦。
“堅持做一件事,一定可以成功。”崔雷艷始終相信,在過去的一年里,她從一名普通的店員成長為北京蘇寧小店合伙人,所負責門店的銷售也是名列前茅。
“節前阿根廷紅蝦賣得好,最近蔬菜賣得特別好,像大白菜、萵筍、油菜、娃娃菜這些,饅頭、花卷主食賣得也比較多。”崔雷艷一邊核對新到的菜品,一邊說道。“來我這的都是附近小區的,今年春節比較特殊,我們不打烊而且生鮮蔬菜保持著充足的供應,所以大家都跑我這買菜。”
為了方便社區居民線上訂菜,崔雷艷會在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提前告知哪類蔬菜已經上線,讓顧客能夠及時下單,買到心儀的菜品。疫情這段時間,為了方便社區居民,她還為不少消費者提供了送菜上門的服務。
“周圍都比較熟,有時候隨著小區的線上訂單就一起送了。”崔雷艷覺得這個時候能多做一點,就多盡一份力。有付出就有回報,春節期間,這家小店菜場訂單實現了環比300%的增長。
相信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崔雷艷本人的時候,都無法將她和店長聯系在一起,難以想象如此瘦小的身軀里面蘊藏了怎樣的能量。疫情這段時間,門店每隔兩個小時都要消毒一次,同時還要保持店內每個角落的清潔、貨架商品的豐滿。
“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社區居民負責。”受疫情影響,門店的客流量比平時要少一些,但銷售反而是有了大幅的提升,尤其是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對此,崔雷艷有這她自己的看法:“現在大家不愿意出門,更愿意從網上下單了,而且采購量也有明顯增多。每天上下班我都會對米面油這些熱銷產品進行盤點,及時進行補貨,保障社區供應。”
“昨天送了一單,米面油都是雙份,還好離得近,不然我這還不好送。”崔雷艷說道,“小區的叔叔阿姨都親切地稱呼我為‘閨女’,這是對我的一種認可和信任。”
提起“閨女”,麻利干練的崔雷艷眼神變得柔和了很多。“我有個五歲的女兒,在老家,今年春節沒能回去,挺對不起孩子的。過年時候跟家里電話,女兒還說以后要像我一樣去幫助社區里的爺爺奶奶。”
“再堅持幾天,最近陸續不少人返京,蔬菜、水果和生活用品需求還是蠻大的,昨天我們菜場也新增加了菜品的種類。”崔雷艷說道,“等疫情過去了,就回去看看孩子。”
春節期間,像崔雷艷一樣守護在小區旁邊,為社區居民提供暖心服務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堅守平凡的崗位,用自己的方式和疫情戰斗。在這個不一樣的春節里,他們所在的小店運營正常,蔬菜、水果、米糧油等民生商品供應穩定,全力保障消費者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