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一句“殺出一條血路” 外媒翻譯不及格
“沖啊,邊沖邊殺,讓鮮血染紅我們的道路。”
此文一出,立刻引發諸多對華偏執狂的共鳴。加之近期華為遭遇“芯片供應鏈遭打壓”、“孟晚舟案進展不利”等事件,文章渲染任正非大有對美國反攻之勢。而實際上《華爾街日報》正以“任正非擼起袖子準備和美國干架”為標題,甚至還在暗示任正非要“給女兒報仇”。
而此文一經其他媒體轉載,火藥味更加濃重。BBC新聞網稱華為發起了“媒體閃擊戰”;《泰晤士報》網站則叫囂“華為創始人對西方宣戰”;澳媒《每日電訊報》干脆直接說“華為威脅要讓西方血流成河”。
所以任正非到底說了什么?
觀察者網注意到,2019年1月18日,任正非在杭州研究所業務匯報上發言。他提到,“谷歌軍團的編制不大,戰斗力極強,要好好向谷歌軍團學習。終端發展迅速就是采用了正確的方法,他們搞四組一隊,實行三三制,實際上和谷歌軍團是一致的。算法團隊直接殺入到項目中去,一線既有算法又有數據,就容易突破。你們組織優秀的博士形成一個谷歌軍團,撲上去,就可能把口子撕開。”
任正非呼吁華為的研發團隊不能“關在深宮大院”,而是到戰場上去,“殺出一條血路”。這段話被華為管理第一研究機構藍血研究院公眾號轉發。
而這句“殺出一條血路”則被西方媒體誤解為宣戰口號。其實不僅是媒體,一些自稱是“中國問題”專家的西方學者,近日也在社交媒體上轉載文章,原封不動照抄《華爾街日報》的譯文,叫囂這是“暴力”。其中還不乏有亞裔記者轉發了這篇文章。
但也有網民指出《華爾街日報》翻譯錯誤。譬如有人指出,“殺出一條血路”是句常用中文俗語,就是“從困境中打開一條出路”的意思。
新華社記者王子辰在推特上回應,說一家公司進入戰時狀態,并不意味這家公司會對誰開戰。正是因為美國政府的行為,華為才進入戰時狀態,它這么做是為了捍衛自己。“就從公開企業戰略、公開高官內部談話文件等角度來看,華為稱得上是全球最透明的科技公司了。”
BBC新聞網也在6月10日發表文章,解釋道翻譯問題可能是“中西文化不同”導致。報道稱,“中國人常說商場如戰場,中國很多商人都喜歡用軍事術語來形容公司管理和商業策略,有鼓勵士氣的目的。但在西方年輕人一代,這并不能被普遍接受。”文章也認為,語言文化在商業和政治中的可以起到作用。
也有人以牙還牙,直譯英文俗語進行反擊:就好比說《華爾街日報》的翻譯“爛死了”,但實際是和“死”沒有關系。也有人反指英語俗語按照美媒的直譯標準,更加暴力。譬如美國俗語“試一下(take a shot)”,直譯過來為“挨一槍”,“這難道不是槍械暴力嗎?”
反觀事實,華為的確在這兩年內“殺出了一條血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層層圍剿下,《日經中文網》在今年5月對華為手機Mate 30拆機發現,中國產零部件的使用率按金額計算已經從25%左右大幅上升到約42%。與此同時,美國產零部件則從11%左右降到了約1%。截至今年2月,華為已在全球范圍內獲91份5G商業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