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院士:5G一定會產生想象不到的新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6月20日在《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2020(第二十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暨中國企業家生態大會上預測,新基建將把中國經濟帶到一個全新的時代。
鄔賀銓院士說,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概念。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2020年上半年,新基建成為社會熱詞。今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對于新基建范圍進行了明確,具體可以分為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以及創新基礎設施三大類。
而在信息基礎設施中,又包括了通信網絡基礎設施(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新技術基礎設施(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和算力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
鄔賀銓將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數字基礎設施)從基礎到應用共分為五層,分別是電信運營商、IDC服務商、公有云/私有云服務商、工業互聯網平臺供應商以及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企業。
“工業互聯網是企業發展所要走的路,新時期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發展工業互聯網。”鄔賀銓判斷。
5G+
鄔賀銓院士認為,之所以如今提出發展工業互聯網,一個原因是5G的出現,它的高帶寬、低時延與廣連接的為工業互聯網打下了基礎;另一個原因則是邊緣計算的發展。
與云計算要求將數據傳輸到云端進行計算再返回不同的是,邊緣計算的特點是直接在本地終端等實現計算。邊緣計算的優勢在于無需將所有數據上傳,因而可以快速反應,這對于車聯網、VR/AR等需要實時計算的場景而言是必需的。同時邊緣計算可以降低對中心云的壓力,而成本僅為單級云的39%。
全球最知名調研機構IDC預測,未來將有超過50%的數據在邊緣側處理。2020年,邊緣計算將占物聯網基礎設施支出的18%。
5G、邊緣計算、云計算等也在與IoT相結合。在以往,遍布于各處的物聯網傳感器為我們獲得大量數據,但如果全部傳輸到后臺進行分析,所需要的時間更長,帶寬也面臨不足。
而5G到來后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數據可以第一時間通過5G的高速網絡送到后臺進行分析,物聯網的效率也大大提升,在這種情況下,位于云端的AI與IOT相加,就變成了了AIoT,傳統物聯網也升級為了智聯網。
同時,AI芯片也可以裝入高清攝像頭、無人機等終端,使AI在終端與物聯網相結合。
萬物上云
“這次疫情期間,云辦公、云課堂、云商貿、云招聘、云簽約等等云經濟起來了。疫情過后,未來云應用仍然會受到大家的歡迎。”鄔賀銓表示。
在to C端,鄔賀銓舉了云游戲的例子。此前想要在手機上玩大型游戲,需要相當高配置的硬件,但這依然會與電腦上運行此類游戲存在體驗上的差距。而云游戲則將手機變成一個單純的終端,通過5G網絡,將游戲的渲染等大量工作放在云端完成,使手機也可以流暢運行大型游戲。
類似應用還可以延伸到云桌面等諸多應用。有數據顯示,到2023年中國云游戲市場全國規模超過1000億,到2022年云教育市場超過3000億。
“當然,工業上的應用空間更大。”鄔賀銓說。他以汽車裝配流程為例,如果給工人帶上一個5G+AR的眼鏡,連接入云網絡,即便一個不會修車的工人,也可以根據AR眼鏡的提升一步步進行操作,實現自動裝配。
江鈴汽車的實踐顯示,使用5G+AR眼鏡后,工人的裝配效率提高了40%,出錯率降低了72%。
5G+AR也被上海商飛用在了飛機的裝配上,來自于全國各地的機翼、機身等大型部件達到后,需要將這些部件進行精準連接,這在以前需要技藝高超的有經驗的工程師,而AR眼鏡進入后,同樣將這一效率大大提升。
實際上,云計算、AI、機器視覺等在工業檢測上的應用更加直接和普遍。據前瞻研究院統計,全國每天在產線上進行目視檢查的工人超過350萬,但人工檢測準確度不高。而如果把工業高清視頻經過5G和邊緣計算與中心云相連,用AI進行分析,機器視覺能力已超人類。
云計算、5G等技術應用場景還包括更新的電商體驗、智能診斷、無人機與AI結合的環境監測、異地的協同設計等等。
在工藝優化上,上云正在給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在全球光伏切片市場占有率最高的蘇州協鑫,通過利用阿里開發的工業大腦,分析0.2mm的硅片生產中上千個生產參數,找出60個關鍵參數,優化生產流程,良品率提升1%,每年可增加上億元利潤。
而在天合光能,利用云計算對光伏電池的業務流程和制作工藝進行分析,構建出數據分析模型,找出絲網印刷環節的關鍵因子,優化后A品率提升了7%。
而在年產量5000多萬條輪胎的杭州中策,這家公司每天從全球采購千噸橡膠塊,引入工業大腦后,找到了提升混煉膠的關鍵環節,使平均合格率提升3%~5%,年增千萬元級的利潤。
另一個應用方向則是機器人對于人力的取代。華為全球產業展望預測,到2025年全球每萬名制造業員工將與103個機器人共同工作,這意味著它們將替代相當一部分人力,同時14%的家庭將擁有家用智能機器人。
想不到的5G
鄔賀銓同時著重強調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鄔賀銓認為:“單點發起,全網廣播,交叉審核,共同記賬”的區塊鏈技術可以應用在對產品的溯源上。這樣在產品的生產、倉儲、質檢、運輸等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個區塊,對信息進行詳細記錄,用戶只要手機一掃,就知道產品從哪里來。
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2025年全球GDP總量的10%將存儲匯聚在區塊鏈產業中。麥肯錫預計將區塊鏈用于供應鏈或貿易金融,可為全球金融機構和企業一年帶來170億~200億美元的價值。
鄔賀銓也舉了區塊鏈對于供應鏈金融改造的例子。小微企業面臨著貸款難的問題,在于他們沒有不動產抵押物,也沒有豐富的銀行征信記錄,而現在可以利用小微企業生產的半成品和成品,在倉庫中布設5G攝像頭,同時加上區塊鏈管理,就可以將動產變成臨時不動產進行抵押,獲得銀行貸款。
鄔賀銓表示,5G對于工業技術和信息技術而言起到了一個融合劑的作用,他同時也認為,“移動通信新業態是網絡能力具備后催生的”。
縱觀過去2G到4G的歷程:3G在中國開始于2007年,在它的影響下出現了智能手機、微信、美團、微博、移動電子商務等等;4G在中國起于2013年,之后出現了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社交電商、短視頻等應用的繁榮。很多應用是在頒發牌照時根本沒有想到的。
“5G一定會產生現在還想象不到的新應用。”鄔賀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