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魯勇:教育是立國之本 國家強盛在學校講臺上完成
魯勇提到,數字科技將成為推動人類繼續前行的首要力量,數字科技創新應面向“聯接+計算”兩大核心方向,構建好“基礎研究”、“基礎教育”和“產業生態”三大關鍵驅動力。
科技創新的兩大核心方向:聯接+計算
魯勇表示,科技創新推動著人類的每一次跨越式發展:蒸汽機和電力的廣泛應用,推動了第一、二次工業革命;而僅僅幾十年的信息技術發展,已經將人類迅速帶入了信息時代;當下世界正在迎來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我們身處的社會加速帶入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與萬物智能的新時代。
如今,超高清、全息、VR/AR等技術,正在使人類的視野無限延伸,聯接虛擬與現實,觸達過去從未企及的世界;以5G技術為牽引的遠程操控類應用,能夠實現高效人機協同,穿越空間局限;而5G,AI與云計算技術的融合,正加速驅動機器認知,為機器賦予人的思考。以上的一切改變,都源自數字科技創新。
數字科技將成為推動人類繼續前行的首要力量——不僅成就智能世界,更將服務人類未來:幫助人們超越表象,清晰洞見本質;突破物理世界的阻礙,將時空折疊;實現人與自然將持續共生發展,共享天下和合。
魯勇認為,數字科技創新應面向兩大核心方向,分別是以5G、全光通信、物聯網等為代表的聯接技術,和以云計算、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計算技術。 未來,“聯接+計算”將成為智能世界最為重要的兩大基礎技術支柱。同時,正如“5G+云+AI”這樣聯接與計算技術的融合發展,將產生聚變效應,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提供強大動能。
科技創新三大關鍵驅動力:基礎研究、基礎教育、產業生態
如何更好進行數字科技創新?魯勇認為應聚焦基礎研究、基礎教育、產業生態“三大關鍵驅動力”。
關鍵一:只有基礎研究實現突破,才能為產業帶來真正創新性發展。歷史上的幾次工業革命,均得益于基礎研究工作者的理論成就:如牛頓在力學領域研究方面的貢獻和奧斯特發現的電流磁效應,讓蒸汽機和電力的應用成為可能;萊布尼茨發明的二進制和布爾代數的提出,奠定了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的理論基礎;麥卡洛克和皮茨神經元的數學模型,使得人工智能成為可能。
關鍵二:人才是基礎研究突破的關鍵,基礎教育是人才培育的根基。教育是立國之本,是最廉價的國防,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學校講臺上完成的。魯勇強調,人才是基礎研究突破的關鍵,基礎教育是人才培育的根基。今天的教育,將決定科技、產業、國家的未來,只有注重基礎教育,才能形成英雄“倍”出的人才黑土地。
關鍵三: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是科技創新的土壤。魯勇表示,華為公司始終聚焦基礎科研與產業實踐,積極響應南京市政府政策,也成為了政策的主要受益企業之一。比如在校企科研方面,華為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航、南郵等高校緊密合作,目前已形成300項以上的科技成果。其中,華為與東南大學合作的5G Polar碼技術應用已成為全球5G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