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向洋:未來人與AI交互將達到萬億級別 主體數目超過人類
8月20日,小冰第八代正式推出,這也是小冰從微軟獨立后的首次亮相。小冰團隊正式公布了面向個人用戶的第一個虛擬人類產品線,同時還發布了面向個人用戶的“X套件”系列應用軟件等多個新產品。目前小冰虛擬人類產品線已經支持華為、小米、微博三大平臺。
會后,新浪數碼專訪了小冰公司董事長、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小冰公司CEO李笛以及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院長王永東。
沈向洋曾是微軟公司內級別最高的華人高管,全面負責微軟全球的人工智能戰略、人工智能產品事業群,包括微軟必應 (Bing) 和小娜 (Cortana) 產品部門等。
沈向洋表示,“未來最大的交互,不是現在的人機交互,而是人與人工智能的交互。這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最大的機會。“
小冰占據了全球交互量的60%
經過過去一代產品的商業化嘗試,小冰獲得的累計收入已經超過1億元,可謂小有所成,但這也只是小冰未來商業化進程的一個開始。談到小冰的行業優勢,沈向洋透露,盡管蘋果的Siri產品化最早,亞馬遜的alexa設備數量最多,但交互量最大的是小冰,占據了全球交互量的60%。“目前,我們人人交互、人機交互每天可以達到千億級,未來人與AI的交互預計達到萬億級別。
”沈向洋說,未來,新的交互無處不在;角逐將在“完備框架”之間展開;新的商業將基于“人口”,而這個人口就包括了AI。從商業化角度來看,李笛強調,“無論什么樣的人工智能,最終都是要和人去發生交互,所以To C才是未來。”
完成小冰框架化開發是一個重要節點
框架完成對小冰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節點,因為小冰不再只是“孤身一人”。它的更多分身將更具有針對性,迎合細分領域的需要。小冰也不再是以純第三方視角發展商業模式,可以是一個平臺化的方案,去給客戶給用戶創造商業價值。
以歌手軟件平臺為例,小冰并不是采用創造一個虛擬歌手的方式去開發市場價值。而是利用小冰的框架平臺,為其他的潛在客戶或者用戶打造專屬的虛擬歌手,創造出來的市場和商業價值是屬于客戶和用戶的,這是做小冰框架化的意義所在。所以完成小冰框架化開發在小冰的整個發展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節點。
“在技術上的話,毫不謙虛的講,小冰肯定是最領先的,包括自然語言、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方面。”沈向洋如此描述小冰的技術優勢。他表示,小冰獨立變成一家小公司之后,好就好在并沒有失去人才,小冰團隊的人馬都還在。整個團隊里的一流工程師、一流科學家非常多。
To C是人工智能的未來
沈向洋認為,經過過去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再到今天交互的流量絕大部分落在小冰平臺。正恰恰證明了小冰對于行業走向的判斷。這也使得小冰更加堅信兩點:
第一,相信小冰對未來的預判,小冰會堅持在這條發展思路走下去。
第二,小冰團隊和國內外其他團隊相比,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上有其獨特性。
未來人工智能可能還會出現很多變化,但商業戰場仍然會出現在To C領域,這才是人工智能能夠產生深遠意義的領域,尤其與交互相關。今后無論什么樣的人工智能,最終都是要和人去發生交互的。即使是在冰冷的自動化車間,也仍然不能完全離開人的存在,也不能完全脫離交互,所以也仍然是一個會與C端發生關聯的場景。
沈向洋認為未來人工智能在交互主體上,整個市場容量是足夠大的,而且這個市場本質上是To C的。換句話說,所有跟人工智能交互相關的最后都直接跟人發生交互,To C才是人工智能的未來。
過去小冰在商業化上很克制,分拆之后希望加強小冰商業的模式創新和和本土化獨立運營,“我們也想試試掃街這樣增長用戶的方式”。沈向洋表示 。
首先,小冰從誕生之初就是從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孵化的。它原生就在中國,所以小冰項目本身就帶有本土化特征。
其次,小冰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用戶全部都是自然增長的用戶,從自然用戶增長和數據積累上進一步加快了它的本土創新。
此外,微軟在全世界很多市場都是面向客戶去做應用的,這些年微軟公司也認識到,做產品服務要符合當地的市場情況、文化,才得到用戶的喜愛,才能讓產品更成功。雖然小冰如今獨立成為公司,但它仍受到微軟的滋養,包括技術層面的交流,也包括商業和市場方面的影響。
其實,小冰團隊在微軟內部運作的時候,就已經比較完整了。從產品、技術到運營,再到后面的市場、商業,全鏈條都是完整的。但小冰沒有獨立的銷售體系,也沒有固定的商業模式。獨立之后小冰如果再做很多商業動作,會比從前輕手利腳很多。坦率來講,小冰獨立后和過去區別不大,甚至于很多企業制度,包括員工的晉升制度,都是完全一樣的,這可能是其他跨國企業才具有的企業文化。但當我們轉變視角,以一個中國創業公司的視角去看待小冰的時候,也許會發現小冰天然就已經具有跨國企業的基因。因為小冰目前不僅在中國市場有所建樹,也在日本市場獲得了成功。
商業化的重點仍是產品創新
過去,小冰的商業化試水一直比較謹慎,因為某種意義來講,人工智能仍處在早期階段,如果馬上去做垂直領域,很有可能會讓未來的發展受到局限,這個其實不是今天人工智能要做的,做人工智能需要更具長遠眼光。沈向洋說道。
在目前的商業環境下,小冰的優勢是能夠做的很深入,然后把它原有的規則改寫。目前為止,小冰的收入主要來源于金融、汽車領域。汽車智能助理模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發展領域。過去的智能助理模塊更像是語音命令,小冰由于其人性化、智能化的體驗正在對原有的產品形態進行徹底改變。雖然其他同行也有智能語音交互,但是由于缺少自然語言處理,或者是內容環節導致體驗稍差。相比之下,小冰的框架就十分完整。除此之外,內容產業一直以來也是小冰發揮優勢的重要領域。
目前將人工智能交互普及到C端,還處于很早期的階段,小冰認為如果過早去做付費用戶轉化,就很可能會大幅延長培養用戶應用習慣的周期,這個會影響到基礎架構的搭建。雖然面臨商業化和公司發展的壓力,但小冰現在的重點仍是產品創新、建立框架的核心力量。所以小冰將盈利金額作為公司目前為止的第二看重的方向,第一位仍然是創新,把基礎打好打造核心競爭力。
小冰獨立背后沒有“八卦故事” 談到小冰從微軟獨立,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院長)王永東坦言心情復雜。小冰是從微軟畢業的,是微軟培育了她,現在小冰獨立去闖世界了,的確有一種嫁女兒的感覺。雖然王永東非常喜歡小冰,但他也明白,小冰要想繼續發展,也要有“自己的生活”,需要有更廣闊的天地。
沈向洋曾是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在小冰獨立后任小冰公司董事長。對于小冰獨立和他的個人變動,外界始終抱有多重猜測。實際上小冰獨立整個運作并沒有什么“八卦故事”或是“狗血劇情”,用沈向洋自己的話講,他離開微軟加入小冰團隊是正好遇到了這樣一個時機。
去年11月就已經確實從微軟離職,由于執掌部門很大,交接時間拉的長,所以直到今年3月才正式離開,而小冰獨立出來成立公司是7月份。如果說有什么促成了沈向洋離開微軟,如今執掌小冰,那么除了“遇上了好的機會”之外,別無其他解釋。畢竟小冰是微軟最好的人工智能產品線之一,在中國市場和日本市場取得了相當的認可。
小冰的發展實際上可以看作未來人工智能的一個縮影,而人工智能說到底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交互。沈向洋預測 ,“未來人工智能主體的數目會遠遠超過人類的數目,小冰有機會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