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草视频-四散的尘埃在线观看-四库国产精品成人-四虎最新网址入口-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任正非:管理上的灰色 是我們的生命之樹

2020-10-04 18:02:26   來源:余勝海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編者按  原本的世界被分為黑和白,后來又逐漸多了一塊特殊的區域——灰色地帶,很多人都給這個區域賦予獨特的含義,任正非也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任正非是灰色管理理論的開創者和實踐者。灰度是任正非的
  編者按

  原本的世界被分為“黑”和“白”,后來又逐漸多了一塊特殊的區域——“灰色地帶”,很多人都給這個區域賦予獨特的含義,任正非也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任正非是“灰色管理理論”的開創者和實踐者。灰度是任正非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因此,任正非發展出一套系統的管理哲學、管理體系和管理方法論,這就是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論”。

  任正非以華為為平臺,將其付諸華為的經營管理實踐。而華為30多年的經營發展實踐,也驗證了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論。任正非正是用灰度管理理論澆灌出了華為這顆常青之樹。

  任正非崇尚灰度,但其人格并不是灰度的,例如率真、直爽、簡單、誠實等鮮明的非灰度性格。另外,以我22年對任正非的追蹤采訪和近距離觀察,發現在他身上有各種復雜甚至矛盾的要素:既脾氣暴躁,又靜水潛流;既鐵骨錚錚,又柔情似水;既疾惡如仇,又寬容妥協;既用兵狠,又愛兵切;既霹靂手段,又菩薩心腸;既膽識過人,又心存敬畏;既固守原則,又豁達變通;既實用主義,又理想主義;既浪漫主義,又求真務實;既有理工男的做派,又有文藝青年的氣質⋯⋯總之,任正非是一個棱角分明的人,一個非常真實的人。

  有哲人曾說,在淡化了黑與白意義的日子里,自由的顏色是灰的。任正非就是生活在真實的灰度的自由世界里。俗話說,人如其名。“任正非”也正如其名:既正,又非。非就是正,正就是非;非中有正,正中有非。

  所謂的灰度管理,就是突破了將一切事物都一分為二看待的簡單思維。在管理的過程中,管理者在看待一個方案、看待一個員工時,不能簡單地說這個方案可行還是不可行,這個員工優秀還是不優秀。一些人或一些事在沒有絕對正確或錯誤的情況下,管理者要找出介于兩種結論之間的辦法,也就是將管理延伸到一個能夠伸縮的緩沖地帶,也就是灰色地帶。

  在任正非看來,妥協是管理上的一個重要方式,管理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并不是非錯即對、非黑即白那么簡單的。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中間的灰色,灰色管理是在黑與白的管理之間尋求平衡。很多管理者都缺乏灰色管理思想,任正非早就在《華為十大管理要點》中提出:干部要學會灰色管理才行。

  華為管理顧問吳春波老師對任正非的灰度理論有很深的研究。他認為,有灰度的人一定是很痛苦的,或者說一定經過了痛苦的思考與修煉的過程。任正非的獨到之處在于,他沒有基于自己的性格特點來管理華為,而是基于灰度理論,把個人性格與作為企業領袖的任職資格完美地結合到一起,相得益彰、天衣無縫地形成一套系統的經營管理哲學,灰度管理理論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任正非在管理華為的實踐中,其基本色調就是灰度。灰度既是其世界觀,是其思維方式,也是其經營管理的基本假設、理念與哲學。企業家自身的特質必然會影響乃至決定企業的底蘊與特質,任正非是灰色的,決定了華為也是灰色的。也是因為這一點,華為不怕被外界黑,無論是濃彩潑墨,還是寫意描白,均改變不了華為的灰,只是改變了華為灰的程度而已。

  縱觀華為30多年的成長與發展歷程,觀察華為的經營管理實踐,不難發現,灰度理論是貫穿始終的價值觀與方法論。

  任正非早在1995年起草《華為基本法》時,就與“人大六君子”提出了灰度管理思想。后來,任正非在2009年1月15日召開的全球市場工會議上發表了題為《開放、妥協與灰度》的講話,完整地詮釋了其灰度管理思想體系:“一個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產生的,是從灰色中脫穎而出的,而方向是隨時間與空間而變化的,它常常又會變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適的灰度,是使各種影響發展的要素,在一段時間里和諧共存,這種和諧的過程叫妥協,這種和諧的結果叫灰度。沒有妥協就沒有灰度。妥協其實是非常務實、通權達變的叢林智慧,凡是人性叢林里的智者,都懂得在恰當時機接受別人妥協,或向別人提出妥協,畢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氣。”

  灰度不僅是一種世界觀,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方式。正如任正非所言:“灰度是常態,黑與白是哲學上的假設,所以,我們反對在公司管理上走極端,提倡系統性思維。”

  以灰度看待人性

  以灰度看待人性,就必須摒棄非黑即白、愛憎分明、一分為二的思維方式。人性是復雜的,幾千年來,人們對人性的研究一直處于停滯狀態。無非是性善、性惡,或者是天使、魔鬼,抑或是X假設、Y假設。

  而以灰度來看,人力是一種資源,管理者與管理的使命就在于激發人的正能量,抑制人的負能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性,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潛力,實現公司的目標與戰略。

  任正非說:“我們真正的干部政策要灰色一點,橋歸橋,路歸路,不要把功過攪在一起,不要疾惡如仇、黑白分明⋯⋯干部有些想法或存在些問題很正常,沒有人沒有問題。”任正非對人性的洞察,是一個很大尺度上的把握,他對人性的理解就是灰度。他認為任何黑的或白的觀點,都是容易鼓動人心的,而我們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們需要的是灰色的觀點。如果說任正非是“人性大師”,那么他對人性的深刻洞察,無疑是基于灰度理論的。

  以灰度看待未來

  面對黑天鵝,面對灰犀牛,面對蝴蝶效應,既不盲目樂觀,也不盲目悲觀,未來有陽光燦爛,也有疾風驟雨;既不左傾冒進,也不右傾保守。有灰度,方能視野開闊,把握不確定性,看清未來的方向,認清未來發展的戰略目標。

  基于灰度理論,任正非為進入“無人區”的華為指明了未來的方向:“堅定不移的正確方向來自灰度、妥協與寬容”,“如果不能依據不同的時間、空間,掌握一定的灰度,就難有審時度勢的正確決策”。

  下面九條管理理念可以說就是任正非灰度理論的結晶:

  ① 以內部規則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② 以過去與當下的確定性,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③ 以過程的確定性,應對結果的不確定性。

  ④ 確定性是企業最大的敵人。

  ⑤ 以組織的活力應對戰略的混沌。

  ⑥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一桶糨糊黏結世界智慧。

  ⑦ 允許異見,就是戰略儲備。

  ⑧ 亂中求治,治中求亂。

  ⑨ 方向要大致正確,組織要充滿活力。

  以灰度看待企業中的關系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著大量相互矛盾和相互制衡的關系,如激勵與約束、擴張與控制、集權與擴權、內部與外部、繼承與創新、經營與管理、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團隊合作與尊重個性等等,這些關系構成了黑白兩端,痛苦地煎熬著企業的決策,也逼迫企業做出選擇。

  任正非以灰度觀來看待和處理這些關系,既不走極端,也不玩平衡,針對內外部關系做出智慧的決策,其核心就是依據灰度理論,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效地運用這些矛盾內含的能量,將這些矛盾變為公司的發展動力。

  以灰度培養與選拔干部

  任正非把灰度作為干部的領導力和經營管理能力的重要內容,同時也作為選拔干部的重要標準。他認為,“開放、妥協、灰度是華為文化的精髓,也是一個領導者的風范”,“如何去理解‘開放、妥協、灰度’?不要認為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黑和白永遠都是固定的標準,什么時候深灰一點,什么時候淺灰一點?干部就是掌握灰度。”干部放下了黑白是非。

  任正非提倡的“砍掉高層的手腳”,實際上就是讓高層管理者把握灰度觀,形成灰度思維,并以此洞察人性,在混沌中把握方向,理性地處理企業中的各種矛盾與關系。在處理犯了錯誤的干部時,他也一直采用灰度的方式,在明處高高地舉起拳頭,私下則輕輕地安撫,既不一棍子打死,也不放任縱容,對事旗幟鮮明,對人寬容妥協。

  以灰度把握企業管理的節奏

  任正非一直強調,作為高級管理者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必須緊緊盯住三個關鍵點:方向、節奏與人均效率。當企業的方向大致正確之后,經營管理節奏的把握就成為領導力的關鍵。

  面對企業中的各種問題,性格急躁與暴躁的任正非肯定是著急的,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他又表現出極大的忍耐力和容忍力。他在說的時候,是疾風驟雨、電閃雷鳴,但具體實施的時候,又能和風細雨、潤物無聲。這種“著急和等不及”與“不著急和等得及”就是任正非灰度管理的最好體現。

  以灰度的視角洞察商業環境

  對于外部商業環境,任正非是以灰度的視角洞察的,他認為確定性是企業發展的敵人,要擁抱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他從來不抱怨外部商業環境的險惡,總是以樂觀主義的態度評價宏觀層面的問題;他把競爭對手稱為“友商”,并把“與友商共同發展,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共享價值鏈的利益”作為公司的戰略之一;他崇尚以色列前總理伊扎克·拉賓(以下稱“拉賓”)的“以土地換和平”觀念,自稱是“拉賓的學生”。

  任正非曾說過:決策的過程是灰色的,所以決策層必須有開放的大腦、妥協的精神,這樣才能集思廣益。但越朝下,越要強調執行。高層決策忌快忌急,慢一些會少出錯。基層卻要講速度、講效率。

  有很多人認為,任正非的灰度理論就是中庸之道,其實這是錯誤的。

  灰度不是中庸之道。所謂“中庸”,是指在對立的兩端之間尋找調和與折中。前者是世界觀,后者是處事之道。道不是觀,觀也不能替代道。任正非在《從哲學到實踐》一文中講道:“中國長期受中庸之道的影響,雖然在保持穩定上有很大貢獻,但也壓抑了許多英雄人物的成長,使他們的個性不能充分發揮,不能形成對社會的牽引和貢獻,或者沒有共性的個性對社會形成破壞⋯⋯”中國人崇尚中庸之道,追求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但某種程度上中庸之道會蛻化為自私自利的保命哲學,養育出一批兩面派的偽君子。在現實中,也有的人往往是走極端的,依據個人好惡,凡事辯個黑白,問個是非,非黑即白,是大多數人的行為慣性。

  從本質上講,灰度哲學是正確反映客觀世界和現實情況的思維模式。從字面意義上講,灰度既不是黑,也不是白;既不是對,也不是錯;既不是好,也不是壞;是一種融合體,不走極端。灰度思維既不是“非白即黑”的反向思維,也不是“白加黑”的并存思維,而是“白黑融合”的和合思維。

  管理學家、《華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彭劍鋒認為,任正非所說的灰度中的“灰”是一種顏色,是黑與白的融合,意味著企業的生存環境和未來不是簡單的、純粹的,易于辨別的,而是多元的、復雜的,存在不確定性的。“灰”又是與白之間的過渡,它混沌、模糊,同時也蘊含著多重元素;在混沌的表象下實則孕育著活力和生命力。

  “妥協、寬容與開放”不是灰度的本質,而是灰度的手段與工具。因為,灰度的度是很難把握的,需要管理者具有非凡的智慧與能力。把握灰度需要的不是手段,也不是科學,而是一門領導藝術。正如任正非所說:“任何黑的或白的觀點,都是容易鼓動人心的,而我們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們需要的是灰色的觀點。介于黑與白之間的灰度,是很難掌握的,這就是領導與導師的水平。管理上的灰色,是我們的生命之樹。”所以,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論澆灌出了華為這棵常青之樹。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