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草视频-四散的尘埃在线观看-四库国产精品成人-四虎最新网址入口-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國家電網積極入局“新基建”:加快推動充電樁建設

2020-03-31 17:36:53   來源:新浪科技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資本不會說謊,已有數家基金公司申報或者修訂新基建指數,多只與新基建相關的股票也一路飄紅。有媒體這樣稱國家電網的新基建際遇:左手特高壓,右手充電樁,數字化加持。  國家電網對新基建的在意有跡可循
  資本不會說謊,已有數家基金公司申報或者修訂“新基建指數”,多只與“新基建”相關的股票也一路飄紅。有媒體這樣稱國家電網的“新基建”際遇:左手特高壓,右手充電樁,數字化加持。

  國家電網對“新基建”的在意有跡可循。除了官媒頻頻推送各類“新基建”新聞,釋放了要積極“入局”的訊息,更具標志性的舉措是:3月16日,國家電網成立“新基建”工作領導小組和專項工作組,并在當天會議上明確表示,除了抓好特高壓在建項目建設,還要加快研究推動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

  比起自身契機,更應該問一句:國家電網入局,能解決行業什么痛點?帶來哪些機遇?

  痛點

  很長一段時間,充電樁發展滯后。

  在不少調查中,新能源汽車觀望者坦言,續航里程、充電不便是心里過不去的坎。曾有新能源車主笑稱只敢在一線城市當作“買菜車”,上高速?那是萬萬不敢。還有部分小區物業對充電樁安全性存在疑慮,車主買了車,充電樁無法進小區。在充電樁蜂擁“跑馬圈地”的早期,甚至鬧過“麥田里的充電樁”的笑話。

  總量不足、規劃不合理、分布不均衡、標準不一致、小區進場難。這些公認的痛點,不止停留在“感受”上,背后有數據支撐。

  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截至2020年1月底,全國已建成公共充電樁53.1萬臺,私人充電樁71.2萬臺,車樁比約為3.5∶1,遠低于《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規劃的1∶1。有關專家預測,如果按照1:1布局,未來十年,中國充電樁存在6300萬的缺口。

  而在分布上,《2019-2020年度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公共充電樁保有量超過5萬臺的省(直轄市)只有廣東、江蘇、北京、上海,4地總量占比全國達到了45.99%,東北、西北、西南等地數量少。在充換電技術標準上,近些年已經取得了成果,比如換電模式方面已有26項國標、無線電系統已有8項國標等,但隨著交流充電插座、大功率充電技術等的發展,新的標準還在研究階段。

  諸多問題中,最要緊的問題還是“缺口”的問題。溫飽未解決,談何發展?造成巨大缺口的原因很多,首要還是充電樁投入成本高但回收周期長,社會資本自然不積極。

  兵馬已動,糧草卻不夠,或者夠不著。國家電網加速布局充電樁,能否緩解陣痛?

  行動

  國家電網初涉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要追溯到2006年。自此,國家電網開始了設施、標準、技術等多頭并進的充電樁布局之路,并在2015年年底,正式成立國網電動汽車公司。

  目前,國家電網累計建成充換電站1.16萬座、充電樁9.58萬個,覆蓋19省份、170多個城市,在高速公路快充方面形成“十縱十橫兩環”網絡,建設經營的全國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臺累計接入充電樁45.7萬個,占全國總量的85%以上。

  這樣的“家底”讓國家電網發力充電樁“新基建”有底氣,也有“頭部平臺”自然的吸引力。從近日國網電動汽車公司的舉措來看,國家電網正致力于建立更開放的充電生態。

  3月3日,國網電動汽車公司與比亞迪汽車、上汽乘用車、奇瑞新能源等6家合作伙伴“云簽約”超過4萬個“車電服務包”銷售意向協議。這種類似“合約機”的充電套餐,讓新能源汽車車主在國家電網充電樁上即插即充、自動扣費,實現了車、樁、網、電的高效互動。有專家預計此舉能夠拉動超過4萬輛新能源汽車生產與消費。

  更令業界關注的是3月12日國家電網公開招募充電樁“合伙人”。

  無論是私人樁樁主,還是充電樁商戶,或者是充電樁生產企業,都能以樁、場地、資本等任一方式“入股”。比如閑置充電樁加入,不僅能方便其他車主充電,樁主也能獲得收益。再比如閑置場地共享,可以由國家電網投資,坐享每日充電服務費分成。

  說白了,“合伙人”制度就是社會各方眾籌建設、共享充電樁,能夠充分調動充電樁生產商和服務商、小區物業、個人等各方的積極性。據國網電動汽車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3月26日,“合伙人”模式下總計受理418單,其中,場地投入254家、樁群商戶75家、充電樁生產企業34家。

  另外,國網電動汽車公司19家省級合資公司正在加速機制改革,將與省級電力公司實現“股權對等”,加快拓展屬地市場。

  這些聚焦于調動積極性、優化資源配置的舉措,在“新基建”政策加持下,能夠緩解充電樁總量、分布、利用率及進小區等問題。

  從更長遠來看,越來越開放的平臺和生態圈能夠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大家都好,才能長久好,通過規模效應,更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刺激電動汽車的消費,進而助力產業發展。

  未來

  疫情居家、油價下挫、零件短缺、需求疲軟……全球產業鏈塑造下的消費版圖中,新能源汽車難以獨善其身。全國乘聯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總量僅有1.1萬臺,行業大盤承壓。

  短期內的困難并不會改變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方向,也不會改變長期向好的趨勢,背后有更深層次的動力。

  短期來說,充電樁基礎設施的完善會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擴大內需。

  此輪充電樁建設更注高質量,分布、利用率、充電成本等方面優化,提振車主購買新能源汽車信心。類似當年的“家電下鄉”,更大范圍的充電樁也為新能源汽車提供“下沉市場”,挖掘更多三四線城市及鄉鎮的購車潛力,進而促進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

  長期來說,對綠色發展、產業升級、培育國際競爭力意義重大。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重大戰略舉措,電動汽車取代燃油車,有利于環境保護和防治大氣污染。而且,新能源汽車背負著中國汽車行業“彎道超車”的重任,在更重視硬核科技的“新基建”語境下,將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加持下進一步升級,如無人駕駛技術、車聯網技術等等,能夠提升國際競爭力。

  之于能源電力,充電樁連接電動汽車與電網,是諸多新型技術的融合應用,是能源互聯網的重要入口之一。國發智慧能源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吳昊向記者表示,通過“新基建”,有助于發掘充電樁與電網雙向互動、發揮削峰填谷作用。這樣的模式已經在華北地區得到了驗證,據了解,目前參與華北調峰市場的電動汽車、公交車的充換電站等負荷,已累計提供調峰電量近600萬千瓦時。而隨著充電樁大規模增加,有利于應用模式的突破,對于搶占技術制高點、升級傳統電網意義重大。

  3月29日,比亞迪首秀“刀片電池”,搭載刀片電池的汽車在綜合工況下的續航里程達到605公里。新能源汽車發展正在全速發力。

  面對當前新挑戰,“新基建”恰逢其時,充電樁入局者“乘勢”需加快動作,投資也要更有效率。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