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正成為數字經濟主戰場 資本看好哪些領域?
中國信通院近日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下稱《白皮書》)顯示, 2019年,我國產業數字化增加值約為28.8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9.0%。其中,服務業、工業、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37.8%、19.5%和8.2%。
6月30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也強調了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在自身發展需求和政策扶持的背景下,我國工業、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該如何展開?資本又有哪些動向?
提升工業、制造業能級
制造業正成為數字經濟主戰場。
《白皮書》提到,設備數字化率和聯網率持續提高,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設備聯網率分別達到45.9%、48.7%、39.4%。同時期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8.7%,為深入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支撐。
數字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很多傳統產業在蒸汽時代之前就存在了,到了互聯網時代它們依然存在,并且規模仍在不斷增大。新技術的變革不斷地改造這些產業的組織形式,然后促進其進一步發展,這種技術升級的投資需求是很大的。”
胡麒牧表示,現在包括鋼鐵、能源、化工、礦業等,這些領域的技術升級投資規模很大。“比如阿里、騰訊都在為鋼廠打造智能制造,華為也正在進行智能礦山項目,目的就是要將智能化的設備、系統嵌入到采購、生產、銷售、庫存管理等全產業鏈流程中。”
與此同時,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帶動效應也有了初步顯現,其應用范圍已由制造業延伸到建筑、能源、交通、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并不斷向一二三產其他相關領域拓展。
《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為2.13萬億元,同比實際增長47.3%,其中,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為5361億元,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規模達到1.6萬億元,工業互聯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正逐步顯現。
投資機構關注工業智能
投資機構也在積極布局數字經濟在工業領域的賽道。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投融資主題論壇上,多位投資人都給出了自己的選擇方向。
CMC資本創始合伙人黎瑞剛表示:“最近我們比較關注工業智能領域,其中的切入點便是‘設計’這個角度。我們意識到設計可能是接下來推動整個工業智能柔性生產、個性化生產的重要環節及引擎。”
在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徐傳升看來,隨著技術的不斷深入,機構應該開始更多地關注傳統工業領域的轉型。一些基于大數據所產生的應用場景,絕大部分均已有資本涉足,安防、醫療、教育等領域甚至已基本飽和。
“根據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我們也參與投資了‘工業機器人自動貨倉配置’的項目,它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方式來調配貨運、倉庫儲藏。我認為這幾個領域機會無限。”徐傳生說。
“應用場景驅動代表了需求驅動。”胡麒牧向記者分析,數字經濟的應用場景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消費終端為導向。這些場景聚焦在如何提升服務品質、消費體驗,更加智能化地處理市場信號的反饋。另一類則以產業內部為導向。這些場景基本體現在如何優化供應鏈,提高產業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進而提升產品的品質。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大部分是后者。”
而應用場景變現的可能性是資本是否投入的重要考量因素。“數字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一些技術聽上去很先進,但如果在產業鏈中的位置不具備獨特性的話,企業的變現就會變得很困難。” 北極光創投的創始合伙人鄧鋒說。
其中,芯片是資本普遍看好的領域。
鄧鋒表示:“芯片不僅是基礎技術,它還帶有應用場景,包括芯片應用究竟在邊緣,還是云計算,又或是終端,這些都要很清晰。”他介紹,目前他們投資的芯片企業包括了芯片開發設計、車載物聯網、可編程終端等領域。
同時,半導體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技術支撐,也擁有政策的大力扶持。
“目前,從原料生產到光刻機,再到軟件設計工具、測試儀器、生產工藝流程等,中國與全球領先水準的差距仍然非常大。”聯想創投集團總裁管理合伙人賀志強說。
但胡麒牧表示,資本市場改革為半導體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比如科創板的設立就是為解決高新技術產業的融資和發展服務的。“從半導體產業鏈上來看,我們在晶圓材料、半導體制造設備上都還有較大發展空間,解決這些領域的卡脖子問題,才能實現芯片產業的自主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