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市值漲幅超40%,被低估的價值能補回來嗎?
7月31日晚間,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發布聯合公告稱,海爾智家擬通過發行H股加現金的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每1股計劃股份可以獲得1.6股海爾智家新發行的H股股份,并獲得1.95港元/股的現金付款。
交易完成后,海爾電器將成為海爾智家全資子公司,并從香港聯交所退市,而海爾智家將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并掛牌交易,成為國內首家“A+D+H”股的上市公司。
私有化草案發布后,海爾智家市值累計漲幅超過40%。
資本市場對此抱有很大期望。海爾智家作為白電三巨頭之一,近幾年估值逐漸落后于美的與格力。若此次私有化完成,海爾旗下家電業務的兩個上市公司合二為一,有助于估值修復,也能讓海爾智家的體驗云戰略紅利得到進一步釋放。
海爾智家為什么被低估?
白電三巨頭上市以來,市值變化近乎一致。但自2016年開始,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的市值一路走高,海爾智家的估值卻持續承壓。海爾智家這幾年的市值始終在一千多億左右徘徊,落后于美的、格力。
實際上,海爾智家在上游制造端擁有全球范圍內領先的品牌和研發儲備,在下游渠道零售端,統倉統配、數據管理、零售賦能等戰略布局都有獲得市場的高度認可。但有多認可海爾智家的品牌和產品,就有多疑惑它的經營成果。看起來所有的戰略都非常正確,可至始至終報表利潤卻未能增長。
國盛證券分析師鞠興海、馬王杰在研報中表示,海爾智家凈利潤無法得到有效釋放源于集團體系復雜的股權結構和交錯的業務。
一直以來,海爾雙平臺業務和治理模式都存在“內耗”的問題。
此次私有化之前,海爾電器為海爾智家的控股子公司,海爾智家及全資子公司合計持股占海爾電器已發行股份的45.68%。而2020年一季報顯示,海爾電器又持有海爾智家19.13%股份。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持股相互交錯。
但是,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的管理團隊相對獨立,重大業務決策流程需要跨越兩家上市公司和兩個管理團隊,且都有各自的考核目標和業績標準,股權激勵也是分開進行,導致管理層的利益不統一、整體運營程序更繁瑣、溝通效率降低等等問題。
戰略紅利能進一步釋放?
兩個平臺運營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海爾智家體驗云戰略的落地效果。
據海爾智家2019年報,為引領行業“電器→網器→場景→生態”的發展趨勢以及滿足用戶不斷迭代的個性化需求,海爾智家打造的智慧家庭解決方案,從賣產品變為賣方案,聚焦AI+IoT能力建設,打造了智家“生態云”,上線海爾智家APP,發布了成套智慧家庭解決方案。
海爾智家在其2019年報中表示,“2019年,首家智慧場景交互體驗中心建成營運,全面賦能智慧場景解決方案線上線下落地,促進智慧家庭生態品牌建設,實現以場景替代產品、生態覆蓋行業的轉型。”據悉,海爾智家目前正在積極推行體驗運營,與更多的廠商接觸,在體驗館賣衣架、洗滌用品、食品等關聯產品。
而此次交易完成后,將更加有利于海爾智家推進智家體驗云戰略的落地以及全球資源的協同。
海爾家電業務板塊全品類將共享統一的企劃、研發、營銷、服務體系和智慧家庭生活平臺,通過智慧家庭解決方案全品類的交叉銷售帶動收入增長。目前,家電消費呈現家電家居一體化、套系化、智能化、場景化的發展趨勢,海爾智家的多品類布局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競爭力。通過全品類一體化的內部深度整合和全產業鏈數字化的業務系統的變革,海爾智家將實現全流程的運營效率的提升。
此外,多年以來,海爾智家積極征戰海外,并購了GEA、斐雪派克和三洋電機等知名海外家電品牌,資源網絡遍布全球。不僅僅是獲得家電品牌的發展經驗,更重要的是獲得了部分核心技術,為海爾智家的技術協同奠定了基礎。
而海爾智家方面認為,此次交易有利于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放大全流程的平臺價值,通過洗衣機、熱水器及凈水器品類的海外拓展帶動收入增長。目前,海爾智家的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品類的市場占有率已經位居第一位。
私有化之后就完美了?
海爾智家有自己獨特的護城河。
海爾智家的戰略一直具有前瞻性。它是中國家電企業中品牌布局最為完善的白電公司,率先進入到品牌矩陣運營的階段,具有先發優勢。統倉統配、信息化建設、C2B模式的布局也領先行業。制造也有充分的品牌積淀和技術優勢,尤其是其培育多年的高端品牌卡薩帝,截至2019年卡薩帝在高端萬元以上冰箱、洗衣機市場份額分別高達40%、75.5%。而且,海爾智家還是中國家電企業全球化運營的先驅。
那么,交易完成后的海爾智家到底值多少錢?
國盛證券鞠興海、馬王杰分析師團隊做了一個假設,2020~2024這五年,收入增速按照平均10%增長,到2024年后由于海爾智家的效率提升,凈利率提升至7%左右,按照15倍PE,海爾智家2024年估值約3075億,相比目前整體市值存在接近100%漲幅的空間。
當然,無論是現在還是2024年的3075億元,相對競爭對手美的和格力來說都是偏低的。但這也意味著私有化完成后,海爾智家的估值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注意的是,海爾智家這次私有化,也僅僅是將家電業務板塊進行整合。所以私有化后海爾智家仍然叫“海爾智家”,而非“海爾集團”,這也是為什么不能拿海爾智家跟美的、格力進行市值對比的原因,畢竟海爾智家僅是海爾集團的家電業務板塊。
所以,在解決了家電主業的平臺利益和治理梳理后,市場更為期待海爾智家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