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空調企業復工 如何減少疫情帶來的沖擊和打壓?
對此,數據公司產業在線認為,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我國家用空調企業復工后將面臨四大考驗。
第一個考驗就是量產不足,配套產品供給短缺的挑戰。產業在線分析師索曉芳對家電消費網表示,為防止疫情擴散,空調行業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無法按時復工。“目前整機工廠端基本都是2月10號以后陸續復工,位于武漢地區的復工時間還會推遲。上游配套的供應鏈企業的復工情況也類似。格力、美的、海爾、TCL位于武漢的生產基地,還有武漢華科光電等配套企業的生產停工時間大多在17天甚至更長。”
第二個考驗是成本上漲。一是人力成本的增加。因為擔心返城勞工的銳減,各工廠展開了搶人大戰,薪金承諾上漲10%到20%。部分地區空調企業復工人員的工資甚至達到八千至一萬。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最終將轉移到商品價格之中。二是物流成本的增加,不論是配套物資的供貨還是整機物資的發送,許多都需要繞過武漢、江浙等地區,多了幾百公里。三是來自于零部件價格上漲。零部件供給不足,供需關系變化,有可能出現價格上漲。
第三個考驗是出口市場。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空調企業紛紛將業務重點放在了出口市場。五年來,我國空調每年二三兩個月份的出口規模均為千萬臺以上,占到全年總出口量的兩成以上。“現在的時間節點是出口訂單生產和交付的旺季,但是工廠無法有效地開展生產,一些原本定在2月和3月交付的訂單受到影響。另外一些重要的行業展會包括海外展會大多在上半年,因展會延期或者不能參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出口訂單的數量。”索曉芳說,所幸的是中國機電進口商會也在及時為企業開具不可抗力相關事實性證明,可最大程度地減少影響。
第四個考驗來自需求端。由于疫情期間物流配送和產品安裝的問題無法解決,國內終端銷售基本處于冰封期,所以空調行業的庫存消化非常有限。這對企業和渠道的資金鏈都是巨大考驗,高位庫存和賬面現金的減少也會使企業的渠道蓄水能力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不過,索曉芳指出,此次危機的爆發,并不來自經濟體系內部,而是由外在的突發性疫情造成,產業經濟的基本面并未改變。中國空調行業的發展仍有空間,平穩增長是主基調。空調行業和企業把握以下機會,就可減少這次疫情帶來的沖擊和打壓。
一是上下游廠商要重振信心,和衷共濟,共克時艱。索曉芳說,新冠病毒疫情讓整個產業鏈措手不及,生產節奏和經營策略被嚴重打亂。在共同的苦難面前,更需要上下游廠商和衷共濟,齊心努力。“當下各上下游廠商都在積極進行復工準備,口罩等資源在積極調配,一起調整計劃和目標,確保生產正常進行。”
二是順勢調整產品結構,研發實質有效的功能性產品。疫情襲來,主打健康的新興品牌獲益頗多,讓中國的市場消費端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未來帶有殺菌、消毒、清潔、凈化等功能的產品仍會很大的市場機會。”索曉芳說,對于我國空調企業來說,之前主打的健康、凈化等功能是否真正能發揮實質作用,怎么能跟隨市場變化和消費者的偏好,進行產品結構或功能的調整,把握的市場機會是當下要務。
三是抓住空調新能效切換的機遇。我國空調的新能效標準2020年7月1日開始實施。產業在線監測數據顯示,新標準切換之后,將會有超過40%的空調產品面臨淘汰。“目前國內仍以三級和一級空調產品為主,新標實施后能效將呈現怎樣的結構分布?企業又將哪級的產品作為戰略產品?這是空調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四是整機企業需要提前鎖定一些配套資源。索曉芳說,零部件方面,轉子壓縮機由于年前企業有備產,整體的供給還能保持平衡,芯片和控制器件方面,由于變頻空調核心的IPM原料晶圓生產產能在國外較多,所以短期內疫情造成的影響應該不大。但是大宗材料方面需要給予關注,年前開始高規格的硅鋼等材料供給就已經出現了緊張,可以預計這種情況會由于疫情的影響,上游企業復工的不確性而定進一步加劇。
五是疫情使得線下銷售遇阻,但線上渠道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在這樣的環境承壓下,倒逼傳統的家電經銷商、渠道商加速轉型新零售,尋找更多的銷售通路。“一些經銷商在疫情期間通過視頻直播、在線互動等方式為銷售蓄水甚至轉化,提前為疫情后市場銷售做準備。未來線上零售占比還會得到提升。”索曉芳透露。
六是疫情后的消費機遇需要把握。結合春節前的行業走勢和地產交房的樂觀預期,空調消費有望在疫情結束后迎來一波需求反彈,因此6.18大促將成為非常關鍵的時間節點。把握主動權是關鍵。(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