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而浦中國2019年虧損3.2億元 被指品牌戰略不成功
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報酬合計1147.78萬元,董事長吳勝波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8萬元;董事會秘書方斌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85.35萬元;首席財務官何衛權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126.10萬元。
2019年,惠而浦在中國市場的主營業務排名三前的洗衣機、廚電&小電、冰箱,營收全部下跌。其中洗衣機跌幅最大,為19.09%,廚小電跌幅也達到了18.27%,冰箱業務雖然基數小,但仍然下跌。
對于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惠而浦表示,2018年及以前年度,國內銷售占合并收入一半以上,其中“三洋”品牌產品銷售占國內收入比例較大,由于“三洋”品牌使用權于2019年10月23日到期,惠而浦2019年年大力推進“惠而浦”品牌產品銷售的“品牌切換”的影響,導致國內銷售收入下降。
不過,產業分析師認為,失去“三洋”品牌使用權是惠而浦中國業績虧損的直接原因,但本質上也是惠而浦品牌不夠硬。“惠而浦背靠美國洋品牌的優勢,卻沒有在中國市場上打出自己的差異化產品,沒有打出口碑,留給董事長吳勝波、總裁艾小明的時間不多了。”
據了解,惠而浦中國的家電產品近年來頻登質量黑榜。就在今年2月,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查到惠而浦中國的一款家用燃氣熱水器不合格。2018年5月,惠而浦(中國)生產的智能潔身器(規格型號WLP-02)等產品接地措施項目不合格,使用過程中有潛在的觸電風險,而被江蘇省質監局曝光。2017年10月,在廣東省工商局的抽查中,惠而浦無霜冷藏冷凍冰箱被查出不合格。
質量不合格的同時還伴隨著夸大宣傳。去年,惠而浦推出的凍齡冰箱被家電院專家明確指出,國家對冰箱有嚴格的稱謂,標準稱呼是冷凍冷藏箱,俗稱冰箱。企業在冰箱的名字前加上凍齡,這個形容詞忽悠的成分大。“起名修飾得再好,保鮮效果不好也沒用。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注意,不要被廠家炒作的各種概念迷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產品質量堪憂,惠而浦售后服務也受到用戶詬病。不少消費者反映,惠而浦冰箱、洗衣機出現了問題后,售后服務不盡如人意。
目前的惠而浦中國,還在財務造假的陰影中徘徊。2018年5月3日,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給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下發調查通知書。稱惠而浦中國披露的 2015 年、2016 年年度報告涉嫌虛假記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決定對公司實施立案調查。這導致中國股民紛紛向惠而浦中國進行索賠。不僅去年就發生多起股民找律師向惠而浦中國索賠的新聞,就是進入今年來,距離惠而浦中國財報造假快兩年了,仍有股民進行維權。
“惠而浦中國資產減值,業績虧損,惠而浦、帝度兩個品牌在家電行業日益邊緣化,這說明惠而浦(中國)的品牌發展策略整體上并不成功。”有產業觀察家認為,惠而浦中國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反思和調整,這家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依然堪憂。(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