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北京互聯網法院駁回后 北京河圖轉至地方法院向注銷公眾號高額索賠
王盛介紹,公司做了一個微信公眾號,發一些茶文化內容。去年四季度,北京河圖創意稱其公眾號有5張圖片侵權,一張圖片索要一萬元,共5萬元。“公眾號粉絲不足百人,公眾號主要是分享茶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的平臺,供品茶愛好者一同學習提升茶文化修養為目的。”
王盛說,去年,北京河圖公司曾多次以訴訟為要挾,來電話索要“賠償金”,已經影響了公司正常經營,便將公眾號注銷了。
“北京河圖在我公司微信公眾號注銷后還是將我公司起訴至北京互聯網法院。一張圖片索要1萬,共5萬元,還要支付數千元的取證費。”王盛說,法院開庭后,他向法院出具了相關證據,向法院表明,北京河圖創意公司就是打著維權的幌子,利用著作權法,偽造證據敲詐。
“后來北京互聯網法院判決北京河圖創意公司撤訴。”王盛向家電消費網出示了北京互聯網法院的民事裁定書(2019)京0491民初37254號。
“沒想到今年3月,北京河圖創意公司又跑到我公司所在地青島法院起訴我公司。”王盛說,公眾號已經注銷,北京互聯網法院已經裁定撤訴,北京河圖創意公司又到地方法院起訴,其假維權真敲詐的行為一目了然。
王盛說:“地方法院開庭后,我再次出示相關證據,指出北京河圖就是詐騙行為后,隨后發現北京河圖公司瞬間下架了三張圖片。北京河圖公司的所謂攝影師授權書僅有作者簽名,沒有簽約時間,就是偽造授權的敲詐行為。”
此前,多家企業曾向家電消費網表示,當企業向法院出示有力證據證明河圖公司偽造證據后,北京河圖創意圖片有限公司都會進行撤訴。
日前,《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圖片編輯、攝影師馬宏杰對家電消費網表示,“北京河圖創意圖片有限公司替攝影師維權的內幕完全屬于詐騙行為。他們的詐騙術屬于連環計。”馬宏杰認為,北京河圖創意圖片有限公司“行為已經是在挑逗法律的底線,鉆法律的空子,希望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和調查。”
資深媒體人士認為,河圖的行為涉嫌電話詐騙,只是理由更加冠冕堂皇,方法更加隱晦,欺騙性更強,社會危害性更大。目前上海、南昌等多地圖片詐騙公司已經紛紛效仿河圖公司的方式,引發受害企業紛紛投訴。
法律界人士提醒,如今的圖片維權詐騙是互聯網環境下出現的一種新型詐騙方法,但無論詐騙方法如何改變,對待騙子的方法依然是:冷靜!不打款!不相信!自己找證據其實很容易,揭穿北京河圖公司這類維權騙局也是簡單的事。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戎進律師認為,“北京河圖公司利用假冒授權、虛假授權材料進行侵權維權的行為,屬于詐騙行為,已涉及刑事犯罪。”也就是說,受害人可以對謊稱圖片維權四處行騙圖片公司進行犯罪行為的舉報,由公安機關進行立案偵查,因為其詐騙金額累計遠遠超過了詐騙罪的立案標準。
據百度百科資料顯示,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數額較大的認定標準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2000元以上屬于數額較大。換言之,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是被騙金額在2000元。(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