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嘗鮮戴口罩人臉識別
商湯科技從2018年就進入了這個市場,最開始做了一些前期的探索工作,包括對市場規模、痛點、需求都做了詳細的梳理。在2019年下半年左右真正明確了行業機會,加大投入。
“突如其來的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市場推廣的速度,前期由于不能出差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一些項目的推進節奏被拖慢了。同時,整個行業的競爭比較激烈,疫情帶來了新的契機,能否實現戴口罩刷臉進出站,基本上是技術實力的試金石。”7月24日,商湯科技官方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
戴口罩人臉識別屬于比較新的應用領域,目前已深入到了安防、考勤、教育等領域。人臉識別門禁市場玩家嘉楠(全稱“北京嘉楠捷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人工智能銷售副總裁姚顯駿對記者說,“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成為全球挑戰的今天,戴口罩人臉識別是人臉識別廠商升級的一個主要方向。”
雖然目前這項技術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產生了一些行業領先者。但目前人臉識別領域能夠盈利的企業還不多,市面上更是流傳企業為拓展市場不惜虧本的聲音。而這項技術涉及的個人隱私風險的問題更不容忽視。
需求旺盛
在北京通州區,約一千余平米面積的售樓處內,從入口到沙盤,再到談客區和衛生間的路徑等6個公共區域都安裝了人臉檢測設備。安裝這些人臉識別的設備,除了搜集相關數據、建立客戶數據模型外,另一用處是,保護渠道,防止渠道商間互相撬客戶。
該項目的開發商銷售表示,在系統中輸入成交客戶的身份證號碼,會自動查出,是哪一家渠道商帶來的客戶和每次來訪的時間,這樣領導不需再審合同的具體情況。“現在疫情期間,客戶帶著口罩也能被識別出來。”該開發商銷售說,他還向記者復原了戴口罩人臉識別的過程:當客戶進入售樓處的時候,工作人員把他的身份證信息輸入到該設備系統中,同時,也對其進行了人臉識別,隨后客戶在各個區域停留時都可以被設備抓拍,這樣拍攝的角度是全面的,尤其是客戶在談客區時,如果客戶要喝水的話,一摘口罩就抓拍了整張臉,利用這個抓拍,以后客戶戴口罩時也可識別。
應用場景不止于此。為了做好樓宇疫情防控,中關村(9.170, -0.36, -3.78%)科學城城市大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為中關村科學城)也安裝了升級版的口罩人臉識別考勤門禁機,這樣可以實時掌握商務樓宇復工復產情況,以及協助政府、物業做好商務樓宇的人員比證核對、無感通行等。
在疫情期間,姚顯駿稱,產品經理與技術人員在調研中發現,戴口罩人臉識別,不只是疫情期間的短期訴求,實際上在食品加工廠,以及一些強制佩戴口罩的場景都有潛在需求。“一些粉塵污染較重的生產線,工廠要求工人佩戴口罩,但是很多工人并不自覺,考勤機就可以起到第一層隔離的作用。”
當記者問到,疫情后是否還會采用該設備,中關村科學城對記者稱,“目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戴口罩人臉識別,應該是一個新的常態化的需求。長期看,活體檢測也將是未來人臉門禁設備的標配。”
掘金未來
目前人臉識別行業已處于應用的落地期,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4-2018年,整個市場規模緩慢增長。從2018年以后,人臉識別應用落地規模每年保持10%-20%的增長率。
人臉識別領域的整體發展態勢良好,該市場會否是一個掘金之地?
姚顯駿在前期的市場調研中發現,在人臉識別行業中,考勤門禁領域的占比近一半,比例為40%左右,其次是安防,如公安抓逃、幼兒尋回等,占比在30%左右。可以看出,人臉考勤機在整個市場中的占比是較大的;在考勤門禁領域,具體在產品形態上,生物識別技術已經投入使用,漸漸取代了傳統的IC卡、鍵盤式門禁。
而目前人臉門禁市場的參賽者也眾多,主要有三類:一是傳統的視覺設備廠商,其中以安防領域的海康威視(33.630, -1.77, -5.00%)、大華為代表;二是算法廠商切入設備端,以曠視、商湯、云叢等廠商為代表;三是以嘉楠、宇視等為代表的專注于AIoT領域的廠商。目前的人臉門禁市場的產品矩陣已經比較成熟,產品形態也更加多元化,有一體機、面板機、無感門禁攝像頭等多種類型。
嘉楠的智能門禁考勤機于今年6月正式發布,目前處于市場推廣初期。對于嘉楠而言,考勤機只是整個系統的一部分,其還可以為客戶提供后端SaaS服務,例如考勤統計等。然而,面對行業競爭激烈,爭奪資源也是擺在企業前面的難題。對于打差異化牌,姚顯駿稱,在人臉門禁市場,區別于大廠商,嘉楠瞄準的是中小企業市場,關注它們的體驗和采購成本。
闊展科技對記者稱,目前在該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價格在400-800元不等。對比同類公司,大型公司的資源和運作穩定性,確實有助產品的開發與市場布局;創新公司多為技術導向,政策的扶植和與企業抱團取暖是其要走的方向。中關村科學城合作的同類產品公司有很多,在其看來,大公司的品牌認可度相對較高,創新公司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迭代速度要快一些。
目前在人臉識別這一人工智能賽道上,尤其在2017年人臉識別行業融資加劇,迅速催生人臉識別四個獨角獸。但風光的背后,能夠盈利的企業不多。“目前人臉識別領域類似于互聯網或者共享經濟發展的初期,入局的很多企業都是靠燒錢來占領市場,只有在經歷過一番市場競爭后,活下來的企業才可能形成健康的盈利模式。”擁有多年支付相關從業經驗的專家王曉韡對記者說。
在通信高級工程師楊波看來,在ToB市場,會聚焦到頭部軟硬件具備的企業,單純的算法企業的生存空間,會被壓縮,這類企業可能淪為向其他企業應用提供SDK(軟件開發工具包)的地步;而ToC市場,早已形成騰訊、阿里寡頭的態勢。
王曉韡稱,雖然目前人臉識別有明顯的優勢,但人臉識別的精度仍無法滿足金融類的相關需求,并且用戶習慣也沒有養成,目前尚處于市場培育階段。而另一方面,人臉識別技術未來的應用范圍必然會不斷擴大,但其自身也面臨著指紋識別、虹膜識別等技術的競爭,未來是否會成為相關領域的主流方式仍需拭目以待。
隱私風險尚存
刷臉進站、刷臉支付、刷臉解鎖等,在人臉識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暗藏了不小的隱患。
近日,黑賣家利用“照片活化”工具,可將人臉照片修改為執行“眨眨眼、張張嘴、點點頭”等操作的人臉驗證視頻,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有網友不禁吐槽稱,“我的臉只值五毛錢”、“我要不要去換臉”、“在裸奔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另外在一些使用人臉注冊時的場景下,也有上傳“合成人臉圖像”想蒙混過關等現象,涉及到個人身份信息泄漏危害的新技術手段,在業內也引起廣泛關注。
為了驗證該報道的真實性,7月23日,記者在QQ中搜索相關關鍵詞,進入了名為“微信人臉識別技術”的群,進入后,就有網友發“查大圖,做動態認證視頻”的消息,并配有身份證信息和人臉驗證視頻。
人臉信息泄漏有多嚴重?在現實中就有例子存在,去年8月,深圳龍崗警方發現有轄區居民的身份信息被人冒用,其駕駛證被他人通過網絡服務平臺冒用扣分。經偵查發現,有不法分子使用AI換臉技術,繞開多個社交服務平臺或系統的人臉認證機制,為違法犯罪團伙提供虛假注冊、刷臉支付等黑產服務。截至目前,龍崗警方在廣東、河南、山東等地已抓獲涉案犯罪嫌疑人13名。
可見,用戶隱私保護是人臉識別技術落地的一個挑戰,也是國內廠商戴口罩人臉識別產品全球化的難點。“國外也有創業者采取了完全相反的路徑,在口罩上印制人臉來騙過機器,說明了戴口罩人臉識別技術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姚顯駿說。
目前國內也有不少企業嘗試攔截網上各種人臉“作弊”手段,也是看到這一需求,姚顯駿說,“國內廠商率先進行相關技術和產品研發,國外因為用戶習慣、文化和政策差異做得比較少。目前網上可查的只有以色列的一家公司CorsightAI研發了相關產品。”
這在楊波看來,他更偏向理解為目前這個市場可能還有些無序。主要是因為人臉識別涉及的個人隱私濫用的風險可能十分嚴重,而美國很多企業都開始拒絕人臉識別。一方面監管要更加有序;另一方面頭部企業要基于多維度因素修正人臉識別的“后門”,讓人臉識別更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