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機對孩子危害有多大?
對于電子產品,尤其是手機,很多孩子都難以抗拒它的魅力,可家長對它的態度顯然謹慎得多。盡管當下,讓孩子完全杜絕根本不現實,但對于手機等電子產品的種種刻板印象始終存在——
電子產品玩太久,會讓孩子視力下降;
長時間看屏幕,輻射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電子產品會讓孩子沉迷,影響學習;
。。。。。。
那么,這些觀點都對嗎?今天就用科學數據來說話。
電子產品會導致近視嗎?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美國4500名6~11歲的學生進行了一項長達20年的跟蹤調查,試圖找出這些孩子看電視(以及其他電子產品)的習慣與視力之間的關系。
結論比較顛覆,距離電子產品屏幕太近、或是看屏幕時間太長,并不是引起近視的罪魁禍首。換句話說,孩子視力下降與長時間看電子產品,二者并沒有實際直接關聯。
美國眼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AAO)、美國驗光協會(American Optometric Association,AOA)等權威機構同樣指出,電子產品的使用并非導致視力下降的原因。其中美國眼科學會則說得更加直白:使用電子產品屏幕本身并不會傷害眼睛視力。
也就是說,目前還沒有權威而確鑿的科學證據能夠證明,看手機等電子產品會對青少年兒童的視力有直接傷害。
危害眼睛的更主要的是長時間盯著一個物體看,沒有遠近調節視線,更少眨眼,容易視疲勞。
因此,家長要慎重對待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頻率和時間,這里有一個靠譜的預防近視方法——“20-20-20”原則,即“每20分鐘就將視線轉向遠處至少20英尺處(大約6米)至少20秒”。
電子產品會影響大腦發育嗎?
盡管長時間玩電子產品不一定會導致近視,但它對孩子的危害的確存在,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便是——改變大腦正常構造。
去年11月,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頂尖兒科雜志《JAMA Pediatrics》上發表論文指出: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與大腦白質發育水平成反比的線性關系。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47個3至5歲健康兒童的大腦橫斷面進行了磁共振(MRI)成像掃描。結果發現,兒童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超過美國兒科學會(AAP)指南所建議的時間(1h)越多,他們的白質神經纖維發育水平就越低,結構也越不完整。
電子產品使用時間越久,大腦白質纖維的各向異性分數(FA)越低,徑向擴散系數(RD)越高。這些指標反映著白質纖維發育水平的異常(顏色代表數值大小,越藍FA值越小,越紅則RD值越大)
而白質神經纖維是影響孩子語言學習、識字能力和認知水平的關鍵結構。在此前,科學家同樣發現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會讓孩子的大腦構造發生異常。
結果顯示,看手機等電子屏幕的時長與孩子的反應速度、詞匯量、讀寫能力的發展成反比。看的時間越久,這些能力得分越低。 比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一項樣本量為4500的研究發現,那些每天花費超過7個小時觀看電子屏幕的9、10歲兒童,會出現大腦皮層過早變薄的跡象,并且在語言和推理測驗上得分較差。而大腦皮層,正是人類處理感官信息的最外層。
盡管目前的研究尚未進一步證明,這些大腦構造的變化將到底對孩子今后產生怎樣的負面影響,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長時間玩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確實會導致孩子大腦發育異常。
手機會導致孩子多項能力落后嗎?
沉迷電子產品,還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看得見的影響。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一項針對2441名母親和兒童的早期發育研究,通過發育篩查,評估了這些孩子盯著電子屏幕的時長與行為能力發育方面的關系。發育篩查測試簡稱ASQ-3,內容具體包括了溝通交流、大運動、精細運動、問題解決能力、個人社交等五個方面。
結果發現,那些兒童在24個月和36個月時看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長,與在36個月和60個月時發育篩查試驗表現呈負相關。
手機等電子產品使用時間與兒童發育結果之間的縱向關聯模型圖。結果顯示,兩者之間為負相關,電子產品使用頻繁的兒童在發育篩查測試中表現較差。 其中,發育篩查試驗的內容具體包括了:溝通交流、個人社交、大運動、手眼協調、問題解決能力等。也就是說,孩子電子產品使用時間越長,這些方面表現越差。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電子產品玩得太多,會延遲孩子語言、運動、社交等技能的發展。
除此之外,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2016年的一項研究,追蹤了全美40337個年齡在2-17歲的青少年兒童。 結果發現,孩子在每天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1小時后,每天看屏幕的時間越長,將會導致心理健康程度越低、好奇心減少、自我控制能力降低、注意力分散、朋友交往更加困難、情緒穩定性下降、難以照顧、無法完成任務,并且罹患焦慮癥或抑郁癥的概率更大。
不同年齡段孩子,看電子屏幕時長與診斷患有焦慮癥或抑郁癥的關系圖,可以看到隨著觀看電子屏幕時間的增加,患焦慮癥或抑郁癥的概率也隨之增大。2至5歲兒童,看電子屏幕時長與經常情緒失控的百分比,可以看到盡管有波動,但整體而言,隨著觀看電子屏幕時間的增加,孩子經常發脾氣或在興奮或受傷時無法冷靜的百分比是呈增加趨勢的。 瑞士熱帶疾病與公共衛生研究所近期一項針對700名12至17歲青少年的研究則發現,手機所產生的射頻電磁場,青少年長期接觸的話會對特定腦區記憶性能的發育產生不利影響。
由此可見,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長時間使用,確實會對孩子的認知、情商、心理狀態以及身心的多方面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玩電子產品會影響學習成績嗎?
那么,電子產品的使用,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呢?確實有研究證明了這一點。
2018年,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將118名學生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允許將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在課堂上用于非學術目的,另一組則被禁止。
結果發現,如果學生出于非學術目的而被允許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則在期末考試中表現較差。與此同時,在允許使用這些設備的課堂教學中,哪怕孩子個人選擇不使用它們,考試分數同樣不高。
這表明,手機等電子設備的使用,會破壞學習氛圍,讓孩子注意力分散,最終影響學業。
而在2015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uis Philippe Beland等人的研究同樣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他們調查了倫敦、伯明翰、曼徹斯特、蘭徹斯特等四座英國城市91所學校學生使用手機與考試成績的關聯。結果顯示,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可以讓孩子的學習成績平均提高6.4%,其中差生的進步幅度更是高達14%以上。
因此,“手機等電子產品在與學業無關時玩得太多,孩子會玩物喪志”,這句話確實是有道理的。
手機等電子產品,真的猶如洪水猛獸嗎?
值得一提的是,玩手機等電子產品,對孩子有利的證據,目前卻很有限。
為數不多的之一,是在BBC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中,認知心理學家Tim Smith提到,他通過分析715個英國嬰幼兒的樣本數據后發現,經常使用平板電腦等觸屏產品的孩子,會在堆積木、畫直線等精細動作方面表現更好。
然而,這一結論卻與前文中加拿大Sheri Madigan等人的研究[7]結論相悖,因此真相到底如何,依舊需要進一步探索。
那么,盡管目前持續有證據表明過度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這是不是意味著要將它們視為洪水猛獸,讓孩子徹底遠離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醫學界有句話:“拋開劑量談毒性,一切都是耍流氓。”同樣的,拋開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和孩子的年齡來談它們對孩子的傷害問題,也是沒有意義的。
更況且,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電子產品所扮演的角色越發重要,孩子成長過程中,處處有它的影子。
因此,與一味杜絕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相比,更為重要的是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它。在這里分享美國兒科學會關于兒童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建議:
一歲半之前,除了打視頻電話,不要使用任何電子產品;
一歲半至兩歲,家長可選擇一些優質的內容和孩子一起觀看,不要讓孩子單獨使用電子產品;
兩歲至五歲,每天對著屏幕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并建議家長和孩子商量可以觀看的內容,共同分享。
等到孩子再大一些之后,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協商制定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并嚴格執行。
總之,掌握好時間、把握好度,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依舊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