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零碳源”空調技術 以創新科技打造綠水青山
實際上,氣候變化始終與人類行為密不可分,人類日常的生產生活時刻都會產生碳排放。據美國落基山研究所預測,到2100年僅住宅建筑空調就有可能造成全球氣溫升高超過0.5℃。伴隨人口增長、城市化發展以及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當下全球變暖的現狀將促使世界范圍內舒適制冷需求以空前速度增長。
在此背景下,全球制冷技術創新大獎賽應運而生。4月30日,“全球制冷技術創新大獎賽頒獎儀式(中國)”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格力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空調制造商,攜手世界頂尖工程大學清華大學組成的聯合創新團隊一舉斬獲大賽最高獎。
自主創新核心科技 應對全球制冷挑戰
空調的碳排放主要源自于對電能的消耗以及制冷劑的使用,為了突破與實現將家用空調的碳排放降低至當前水平的1/5的目標,格力研發團隊設計出了集先進蒸氣壓縮制冷、光伏直驅、蒸發冷卻及通風等技術于一身,可為室內制冷提供更為節能和舒適的系統性解決方案——格力“零碳源”空調技術。
具體來說,不同于傳統家用空調技術,格力“零碳源”空調技術下的高效蒸氣壓縮制冷系統可實現制冷和除濕的高效運行與精準控制,而蒸發冷卻和通風技術能有效降低空調負荷,達到節能效果。最后,光伏直驅技術的應用進一步降低了空調的電網用電量。
在使用過程中,格力“零碳源”空調技術可根據室外氣象條件智能選擇蒸氣壓縮制冷、蒸發冷卻和通風三種模式中的一種或多種運行,為室內提供更節能、舒適的空氣調節方案。
根據大賽主辦方提供的測試報告,“零碳源”空調技術的碳排放相對當前傳統空調降低85.7%,由此可見,格力“零碳源”空調技術通過集成創新和智能設計突破了傳統空調的能效極限。
據專業機構預測,全球房間空氣調節器數量到2050年將增長近3倍,僅中國的安裝量就能占到全球安裝總量的1/4左右。據全球制冷技術創新大獎賽主辦方預測,若碳排放低至傳統空調1/5的空調技術得到有效普及及應用,預計在2050年前可避免100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并有望幫助全球在2100年前減少全球溫升0.5℃。
由此可見,格力“零碳源”空調技術不但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用電量,還能依靠光伏直驅技術實現光伏發電的“自產自銷”、大幅降低空調碳排放對于環境的影響?梢灶A見,這一技術的落地以及市場轉化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可行性方案。
“零碳源”讓“綠水青山”更美麗
目前,我國一年的碳排放量可達近百億噸,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一。毫無疑問,中國是氣候變化最大的受挑戰者。2020年9月22日,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表示將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中國通過把握此次機會有望實現從氣候變化受挑戰者到受益者的角色轉變。
究其原因,一方面“碳中和”將帶來一場能源革命。在“碳中和”大勢下,光伏、風電、水電、核電等綠色新能源的開發及應用速度將快速提升。尤其是光伏發電成本近年下降了90%以上,成為邁向“碳中和”的主力軍。
而格力在光伏技術的應用方面可謂是走在全國的“排頭兵”。截至目前,格力掌握的31項“國際領先”技術中光伏技術應用頻率頗高,其中“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系統”更是開創了中央空調“零能耗”時代。除了此次獲獎的“零碳源”空調技術外,格力此前還推行過“零碳健康家”、“光伏戰士之家”等諸多節能降耗方案。
另一方面,“碳中和”還將引發更深層次的工業革命。如果說作為生產裝備的蒸汽機帶來了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那么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勢必引發一輪“零碳工業革命”。不難看出,“零碳源”空調技術的研發,彰顯了格力積極應對這場氣候保衛戰的實力與信心,也是格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讓天空更藍,讓大地更綠”的重要戰略舉措。
董明珠在全球制冷技術創新大賽頒獎儀式現場強調:“長期以來,格力電器致力于將為人類創造美好生活作為技術研究和開發的目標,秉持總書記對格力提出的‘自主創新、自主研發,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希望。這次獲獎不是我們的終點,只是我們的起點。中國是要走向世界的大國,我們要牢牢記住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與自然命運共同體’的要求,盡可能把我們技術和世界去分享,這就是我們奮斗的目的。”
目前,“碳中和”已然成為中國工業體系邁向綠色可持續發展之道的一次歷史性機遇,制冷產業作為碳排放“大戶”,必然需要重點關注清潔能源材料、發展低碳技術。顯然,“零碳源”空調技術釋放了格力以創新科技為驅動、全面助力“碳中和”的積極信號。也只有更多像格力這樣的代表企業助力可持續發展事業,才能更快實現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