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空調在給廚房降溫的同時,能否給自己“升升溫”?
環境特殊的廚房場景 難以應用的制冷設備
其實,從早前的涼霸開始,制冷設備一直在廚房場景中發揮著作用。涼霸至今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但關于其是否是雞肋產品的說法卻一直不絕于耳,因為涼霸是吊頂式風扇形式的垂直送風,與灶臺距離的遠近直接影響其使用體驗。“我想著裝在我頭頂位置,這樣出風正好對著我會更涼快些,但出來的風也會吹到做飯時的火苗,反而適得其反了,所以現在我幾乎都不開它了。”安裝了涼霸近一年的李小姐這樣說到,而陳先生卻有著跟李小姐截然相反的困擾,“我就是擔心太近會影響火苗,所以特意離的遠些,但只能感受到一點點涼風,實在是作用不大。”
除涼霸外,普通空調、中央空調也在廚房中為人們提供服務,以提高人們在烹飪時的舒適度,但效果卻都差強人意。究其原因,是因為廚房烹飪時所產生的油煙、水蒸氣等會附著在空調的濾網、葉片等位置,不僅會造成產品的難以清洗,時間長了更會腐蝕其零部件,縮短空調的使用壽命,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
不僅如此,廚房空間的大小也是影響空調安裝的關鍵因素。我國家庭廚房的平均面積約5㎡左右,在有限的空間面積內,冰箱、油煙機、微波爐、櫥柜等必需的產品已經占據了絕大部分的空間,相較之下,空調的窗機形式不僅占地空間大,且影響廚房整體空間布局的美觀度,似乎就沒有那么的剛需了。
綜上幾點,我們不難看出,因為廚房場景的特殊性,所以對應用在其中的制冷設備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僅要便于清洗、出風適宜,也要能在狹小的空間范圍內合理安裝,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前景良好、認知度低 廚房空調變剛需尚需時日
在此背景下,不少廠商開始向廚房頂部進行探索,從傳統的家電企業美的、格力,到專注廚衛吊頂的美爾凱特等都紛紛發力,在局促的廚房空間內,將涼霸式吊頂與空調的制冷相結合,以廚房專用空調的形式來解決消費者的痛點。“在頂部安裝空調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一體化安裝,對消費者更有價值。”美爾凱特總經理沈業勇在接受中國家電網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將廚房的每一寸空間都利用好,在提升廚房使用效率的同時,又能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
雖然廚房空調是近兩年才逐漸走進消費者視野的,但其實它并不是一個新興的產品概念。從美的在2009年推出全球第一臺廚房專用空調“小廚星”開始,廚房空調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但基于技術、價位等多種原因,目前廚房空調的市場保有率還較低,處于興起的待增量階段。
在技術層面上,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廚房的油煙問題仍舊是當前廚房空調領域的最大難題。如何能隔絕油煙進入空調內部是各大廠商發力的重點,如西屋采用了ABS高端材料,不易附著油煙且更易清洗、大金的換熱翅片表面光滑可避免積油、美爾凱特的BSLS仿生鱗片式能杜絕99.97%的油煙等等,各大廠商正在從材質、結構、設計等多方面入手,解決廚房空調的油煙問題,以進一步完善消費者的使用體驗。
在價格方面,以京東為例,搜索市面上常見的吊頂式廚房空調,如美的、西屋、美爾凱特等,價格在7000-上萬元不等,而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1年6月空調市場的均價為2823元,廚房空調的價格遠高于普通空調的價格。高昂的價格顯然會限制廚房空調的市場普及,但也正是因為目前市場還未形成規模,所以致使很多廠商無法量產廚房空調,從而拉高了行業整體的價格,所以,亟需擴大消費者對廚房空調概念的了解,以加深用戶的認知度來支撐市場的體量。
但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大部分消費者仍會認為廚房并不是每天會長時間使用的場所,所以廚房空調也非家庭必需品,無法產生購買欲望。“感覺廚房空調是有需求的,但真正購買的還是少數。” 沈業勇在談及產品銷量時說到,對此,還需廠商、渠道等多方發力引導用戶,從場景、體驗、功能等多重角度入手,以完成市場的培育。
作為廚房的一個細分場景、空調的一個細分市場,雖然廚房空調現在還沒有打開局面,但隨著人們對品質生活需求的日益強烈,家電的作用已不僅僅是滿足剛需那么簡單,而是與品質、舒適掛鉤,延伸到我們生活場景中的每一處來為我們提供服務,廚房空調正是基于此需求升級前提下的消費趨勢。“一臺油煙機背后就應該有一臺廚房空調。”沈業勇對廚房空調的市場前景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