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覓科技C輪融資36億元:只做第一,蓄勢待發的未來世界頂級科技企業
追覓科技于近日完成36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本輪投資由華興新經濟基金、CPE源峰領投,碧桂園創投戰略投資,云鋒基金、磐澤資產、北京泰康投資、天行者資本、嘉實投資、達晨財智等跟投,老股東小米集團、順為資本、IDG資本追加投資。碧桂園創投作為本輪新引入的戰略投資人,將幫助企業未來進一步拓展智能家居場景、和前裝及物業市場;小米集團作為既有戰略投資人,本輪進一步追加了投資,未來將作為持續長期合作伙伴,與追覓攜手共進,共同推動科技生活的技術進步和產品普惠。
追覓科技創立于2017年,自成立以來,追覓就樹立了明確的愿景“成為一家不斷求索和成長的世界頂級科技企業”。四年來,公司在科技研發中不斷超越,在高速馬達、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等核心技術上做到了全球領先。公司成員近1800人,其中研發人員人數占比超過70%,每年研發投入超過12%,是一家以科技實力為核心,有夢想敢拼搏的新時代中國科技企業,并且用實踐在逐步履行自己世界第一的夢想。追覓創始人及CEO俞浩稱,本輪融資也將繼續用于加大尖端研發人才引進和技術團隊建設,為追覓的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追覓科技創始人兼CEO俞浩
突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實現高速數字馬達自研自產是追覓成功的第一步,也是”中國智造“站上世界之巔的一大步。高速數字馬達是清潔產品的核心,從全部需要國外進口到追覓自主研發出15萬轉高速數字馬達,突破了追覓空氣動力學、材料學、精密制造3大領域技術,刷新了量產高速數字馬達轉速的新紀錄。就像創始人俞浩說的那樣,“在高速馬達上,全球同行做到5萬轉、10萬轉的時候,我們就要做到15萬轉、甚至是18萬轉,做到世界第一水平,并且帶動上游供應商, 實現了 ‘中國智造’全面的科技反壟斷。”
▲追覓科技馬達革新迭代史
追覓科技在突破技術瓶頸領先全球的同時,更是逐步實現了對高速馬達的黑燈工廠自動化生產,實現了真正的”中國智造“。截止 2021 年 9 月,追覓科技全球累計申請專利達 1656 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多達 509 件,PCT 申 請 108 件,已累計獲得授權專利 726 件。并在近年來依靠過硬的技術和專利實力,在與國際知名大牌的數次訴訟交鋒中獲勝,打贏了一場場沒有硝煙的“專利攻防戰”。
極客基因與追求極致的苛求,塑造行業頂尖的產品創新實力
強大的科技研發突破能力,源自于追覓血液中的極客基因。追覓科技創始人兼CEO俞浩,畢業于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專業,是中國最早的四旋翼開發者、三旋翼飛行器發明者,也是清華校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學生科技興趣團隊 “天空工場”的創始人,“天空工場”也成為了追覓科技最早的雛形, 公司核心團隊也多來自于那一批堅持著“科技報國”夢想的清華少年。從自己繞線圈做馬達的少年,到跟著導師研發C919國產大客機的青年,到今天創立的追覓科技,始終不變的是創始人俞浩對科技的探索和骨子里的那股極客精神,這也造就了追覓科技今天不斷求索突破的性格。
▲追覓科技創始人兼CEO俞浩(左起第四位)和創始團隊
追覓科技內部有對“極致技術、極致美學、極致體驗”的強大共識,對于三項極致的追求覆蓋了產品性能、產品外觀以及消費者體驗,也貫徹到了追覓科技公司運轉的每一個環節。從創始人俞浩開始,追覓科技的團隊將這種對極致的追求深入到了企業文化當中,并且對技術研發、產品迭代、用戶體驗的要求極為“苛刻”,追求創新爆品,要做就做最好。
從行業新秀到實力引領者,追覓科技厚積薄發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實力在今年迎來了驚人的爆發。2021年第三季度,追覓接連推出四款重磅新品:智能無線洗地機 H11 Max、自動集塵掃拖機器人 L10 Plus、掃拖洗烘智能清潔一體機W10、新一代旗艦無線吸塵器 V16,加速智能清潔領域立體化布局的步伐,重新定義新時代家居清潔體驗。正是在自主創新之路上長期主義的堅守,讓追覓科技一躍成為智能清潔領域的新銳之星,勢不可擋。
▲2021年5月追覓科技海外發布會新品上市
國內海外雙循環戰略,提前卡位千億藍海市場
擁有全球領先的研發優勢、供應鏈優勢和品牌優勢的中國品牌,斬獲全球市場已是大勢所趨。在國內市場與海外市場,追覓科技都憑借資深強勁的實力和敏銳的判斷力,搶占市場機會并交出了完美答卷。追覓科技自2019年開始對外銷售以來,過去3年收入保持高速增長,2019年超過5億,2020年超過20億,今年上半年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長超過100%。
在國內市場,追覓通過對新產品機遇、新渠道機遇的準確判斷,搶得了市場的先機。對于“濕清潔”領域的快速研發創新與技術迭代,搶占了這個新興的市場,旗下洗地機、掃拖洗烘智能清潔一體機等產品多次榮登天貓、京東等平臺暢銷榜。同時,對于新平臺的機遇,采取“穩、準、狠”的戰略,集中發力爭取第一。以抖音直播電商為例,追覓智能無線洗地機 H11 Max在發力抖音電商兩個月后,于今年8月登頂了抖音直播小家電行業熱銷榜。
從洋貨盛行到國貨自強,在出海端追覓科技同樣成為了中國品牌出海爆紅的企業之一。目前,追覓品牌在海外市場的銷售額占比達70%左右,旗下產品在100余個國家或地區銷售。數據顯示,2021年6月,追覓吸塵器登頂歐洲速賣通300歐以上吸塵器品類銷量第一。2021年6月,追覓掃地機器人D9橫掃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亞馬遜榜單,成為200-300歐元價位段掃地機暢銷榜冠軍。2021年上半年,追覓無線吸塵器在德國市場出貨量是2020年全年出貨量的3倍。
2020年到2021年,追覓科技先后榮獲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全球速賣通2020-2021年度十大黑馬品牌”,旗下產品更是接連斬獲2020年CES消費電子展“科技創新獎”、“2021AWE艾普蘭優秀產品獎”、“2021年德國紅點設計獎”等多項榮譽。
從“比拼”到“超越”,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鳳凰衛視以中國品牌出海為主題的《風從東方來》系列季播紀錄片中, “強國品牌”追覓集隨性靈動、極致性能、極致美學、極致體驗于一身,一舉成為海外市場強勢崛起的一匹黑馬,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品牌的力量。
做好機器人的“心臟”加“大腦”,一家致力于成為世界頂級的科技企業
對于追覓科技未來的發展,創始人俞浩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未來十年,是廣義機器人最好的時代。什么是廣義機器人?不是長得像個機器人,而是傳感處理的機器人,它需要有強大的心臟和大腦。所以我們除了把高速馬達這個‘心臟’做好,還要把算法及嵌入式識別這個‘大腦’做好,用它們的強強組合,去做各種各樣的應用。”
所以追覓開始進一步探索高速數字馬達更廣闊的應用領域,如廚電、個護等智能家電領域。同時,追覓科技圍繞高速數字馬達和AI算法這兩大方面持續投入,前者相當于機器人的“心臟”,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而后者則相當于機器人的“大腦”,讓機器人有更智能化的思維。在“心臟”加“大腦”的結合上,追覓科技也取得了突破。
追覓科技一直在諸如仿生機器人等前瞻性領域進行積極探索和戰略布局。今年8月,小米發布的第一代仿生四足機器人 CyberDog“鐵蛋”,追覓作為生態鏈企業參與到這個項目研發中,負責了機器狗“鐵蛋”高性能伺服電機的設計開發以及整機的生產制造。
▲追覓科技創始人兼CEO俞浩
同時,追覓也已經研發出搭載12組高性能伺服電機,身兼澎湃算力與強勁動力的仿生機器狗,支持多種仿生動作姿態,能夠輕松完成各類高速運動及后空翻等高難度動作,展現了未來仿生機器人的多種應用場景。在服務機器人領域極具前瞻性的布局,幫助追覓科技在未來擁用無限的發展空間,有機會成為一家世界級的偉大科技企業。
▲追覓自研機器狗
目標只做第一的追覓科技,帶著對現有藍海市場的提前布局和對未來機器人領域的強大技術儲備,已經準備好代表中國新一代科技企業,在科技實力、產品實力、品牌實力三位一體的突破下,堅持長期正確的事情,堅持初心和熱血,站上世界之巔成為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
正如華興資本董事長、基金創始合伙人、首席投資官包凡所說:“智能消費是華興新經濟基金的核心投資主題之一。追覓是一家擁有極客基因的智能家電公司,依托深厚的研發背景,公司在高速馬達、VSLAM視覺導航等底層技術已做到了全球領先地位,并將諸多創新技術積極應用到了產品中,在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市占率持續提升。追覓是一家勇于不斷創新的公司,我們看到了追覓堅定‘中國智造’的決心和毅力,看好以俞浩為首的追覓團隊,相信追覓未來能成為全球智能家電行業及服務機器人行業的領軍企業!”
CPE源峰表示:“科技與新消費的結合是CPE源峰重點關注的投資賽道。追覓科技在高速馬達、機器視覺領域有很深的積累,并成功在清潔家電之外的個人護理及機器人等領域實現了品類擴展。追覓的管理團隊具有很強的創新基因,并具有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我們堅定看好中國科技消費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發展,并將持續在該領域進行投資和布局。”
碧桂園創投管理合伙人代永波表示:”機器人和智能家電是碧桂園創投長期看好的兩大領域,很高興我們可以和追覓攜手。公司CEO俞浩是我們非常看好的連續創業者。在他的帶領下,追覓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擁有高速馬達、旋風分離等全球領先的自研核心技術,具備持續產品創新的能力和全面的產品線,同時構建了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和生產能力,是中國先進科技制造型企業的代表之一。未來,碧桂園創投將倚靠碧桂園生態的場景優勢,持續幫助追覓成長,為人們創造出越來越多的優質科技產品,讓生活更美好。我們也相信追覓團隊將持續進化、不斷向前,最終成為全球頂尖的科技公司。”
小米戰略投資部管理合伙人李建濱也表示:“很高興能夠繼續參與追覓科技的本輪融資。小米長期關注智能家居行業,我們看到了追覓科技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相信追覓將憑借深厚的創新技術迭代能力、優秀的產品競爭力、強大的市場擴張能力和靈活高效的組織機制,可以繼續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期待追覓能夠持續高歌,我們也將作為持續長期合作伙伴,攜手共進。共同推動科技生活的技術進步和產品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