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行業迎“寒潮”,海爾智家“暖冬效應”如何形成?
從最新的行業三巨頭發布的三季報來看,前三季度三家企業都實現了營收、利潤的雙增長;到了Q3單季,格力雙降,海爾智家、美的雙增。其中,海爾智家的表現可圈可點,無論是前三季度還是Q3單季度,利潤都是增速最快的,在營收增速上也基本與美的持平。
那么,在行業出現增收不增利甚至是下滑的“寒潮”下,海爾智家是如何形成“暖冬效應”的呢?
01 財報中的趨勢
實際上,傳統家電行業迎來“寒冬”的說法已經有好幾年了,只不過今年在原材料價格飆漲的背景下格外突出。如果拉長時間線從企業盈利增長規模看,也能窺視這一趨勢。
從2019年開始,格力、美的歸母凈利潤的增速開始放緩。其中,格力最新凈利156.45億,幾乎與2017年平齊,距離19年高點還差41.37%。
美的凈利規模在不斷上漲的同時,增長步調也出現了放緩。自2019年三季度達到19.08%的增幅后,之后的兩年便進入個位數增長。
海爾智家的凈利規模在今年創出新高,是16年的38.27億的2.6倍。在近5年復合增速中,相較于格力、美的的6.86%、12.86%,海爾智家的21.02%仍處于快速增長中。
從毛利率水平來看,前三季度格力電器為24.13%,美的集團23.8%,自2016年以來不斷探底。海爾智家毛利率水平為30.21%,創出近5年新高。
在行業形勢如此嚴峻背景下,同等體量對比海爾智家保持了較快速增長,并與格力、美的差距進一步所小。16年格力、美的歸母凈利潤規模分別是海爾智家的2.93、3.35倍,已經縮短到三季度的1.57、2.36倍。
不難發現,海爾智家具有趕超的“黑馬”特質。海爾智家能實現“逆增長”秘籍,在于精準抓住了產業升級的時代浪潮。
02傳統增長邏輯過去了
當前家電市場游戲規則已經改變,如果仍依賴傳統增長思路,注定被淘汰。而逆襲的關鍵點,正是5G、AI、物聯網時代下的智能家居市場。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到將達2175億元。
這也是海爾智家破局的關鍵。得益于物聯網生態品牌的轉型,包括高端品牌卡薩帝、場景品牌三翼鳥以及生態品牌的發力促進了毛利率提升,成為抵御行業“寒冬”的利器。
當前卡薩帝已成我國高端市場的絕對龍頭。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卡薩帝同比增長57%。據中怡康數據顯示,卡薩帝萬元以上冰箱份額達到37.4%,萬元以上滾筒洗衣機份額達到77.2%,1.5萬元以上空調份額達到36.5%。
卡薩帝對海爾智家垂直品類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如在家用空調市場,海爾智家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0%,卡薩帝空調收入同比增長68.6%。高端空調市場(掛機>4,000元,柜機>10,000元)份額提升更加明顯,市場零售份額達20.8%,同比提升了5.6%。Q3單季度市場份額更是高達25%,同比提升了9.2%。同時,在廚電業務上,卡薩帝高端廚電收入同比增長123%,拉動海爾廚電前三季度同比增長31%。
總體來看,卡薩帝正加速改善著海爾智家的營收及盈利結構。2016年,卡薩帝營收28億元,而到了去年就已經達到了87億元。四年時間,卡薩帝營收漲幅高達210.71%。即便今年全年卡薩帝增速按50%計算,全年營收也將達131億元。
此外,場景品牌三翼鳥發展也堪稱高速。海爾智家UhomeOS 3.0物聯網操作系統,在今年3月份已經服務家庭數1.83億,月場景交互數2.4億,場景交互次數達26億次。最新財報顯示,目前場景用戶日活增幅達300%,網器日活增幅212%。
美的、格力在高端及智能家居領域布局相對來說有些“后知后覺”。
美的在18年10月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家電子品牌COLMO。財報顯示,前三季度COLMO收入超25億。同時10月份還推出了目標做“家電中的‘安卓’”物聯網操作系統,并表示自有平臺已聯網的智能設備超5200萬,智能云管家服務用戶超610萬。
格力其實很早就注意到物聯網發展趨勢,但品牌戰略和具體措施并不清晰。早在11年就與中移動簽訂協議開發物聯網空調,并在次年發布了相關產品;19年3月,與天貓簽署協議,將與AI天貓精靈合作,加速物聯網戰略。但目前看似乎并沒有清晰品牌戰略和具體規劃,反而一直探索新能源車、手機等多元化領域。
03自主創牌的全球供應鏈優勢盡顯
寒冬中抵御嚴寒的,不僅是品牌策略,還考驗企業的供應鏈能力。所以全球化不僅意味著市場的開拓,更代表了對自身供應鏈能力的掌控,尤其在今年上游原材料大漲、普遍缺芯的情形下。
這一點海爾智家做的同樣出色,全球供應鏈協同優勢充分展現了海外全球創牌模式的價值。
早期大部分制造業企業選擇貼牌代工OEM模式,出口創匯見效快,風險低。但海爾智家卻堅持自主創牌,付出了巨大的時間和資金成本構筑自身的海外市場優勢。
據歐睿數據統計,海爾第12次蟬聯全球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第一。在區域市場份額上,2020年海爾智家在亞洲大家電市場零售量排名第一,市場份額18.6%;在北美洲排名第二,市場份額22.0%;在澳大利亞及新西蘭排名第二,市場份額13.4%;在中東及非洲排名第三,市場份額8.4%;在歐洲排名第五,市場份額7.2%。
對比家電三巨頭2020年海外業務占比及毛利率,海爾智家都是最高的,占比達48.33%,毛利率28.01%。今年前三季度海外營收收入同比增長16.8%;經營利潤率同比提升了1.7%。
當前格力海外市場以推廣自己的格力品牌為主,不涉及并購。但推廣自身品牌難度也較大。到2020年海外營收占比為11.9%,毛利率12.13%,不足以貢獻營收,可見格力當前的經營戰略中心依然是國內。
美的海外業務快速發展也主要依賴代工,直到2015年才提出外銷模式從“OEM”向“OBM”(自有品牌)轉變,并不斷發起海外并購。美的的并購之路也不順利,收購東芝家電后便處于虧損狀態,直到18年才開始盈利;德國KUKA幾經虧損和業績下滑,三季報顯示其利潤為正,息稅前利潤為4550萬歐元。
同樣是并購,海爾智家有何不同?一是在業務領域,二是在管理上。
首先,海爾智家并購在于業務的垂直領域,海外也是以家電為主;美的并購KUKA,帶有多元化轉型意味。在產業鏈協同性上海爾智家更勝一籌。
其次,別人都做國際兼并,海爾是沙拉式文化融合。在海爾智家的并購里,文化是多元共生的,也就是沙拉里的生菜并不是只有一種,而是多種多樣的。但沙拉醬是統一的,即人單合一,人單合一能讓全球任何國家的員工,無論什么民族、膚色、語言,都能夠統一到為用戶創造價值的目標上來。
人單合一在GEA的復制見效就很好證明了這一點。GEA過去四年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公司,并連續四年被評選為年度智能家電公司,在智慧領域領先競爭對手。此外,GEA還被認證為美國最佳工作場所之一。如今,隨著海爾進入生態品牌戰略階段,GEA還宣布了全新的引領目標,即成為美國第一生態公司。
近年來海外市場逐漸成為巨頭爭奪的焦點。格力提出下一步將以自主品牌來大力拓展海外市場,美的也提出到2025年,海外銷售收入要突破400億美元,而美的集團2020年營收約為2800億元。而早些年通過自主創牌完成占據先機的海爾智家,又怎會輕易被超越?
04 結語:“順為”才能有未來
當下傳統增長邏輯失效,人口增長紅利消退,城鎮化放緩,唯有抓住產業變革機遇才能完成破局躍遷。
對于家電行業來說,在全球化及物聯網的浪潮下,只有抓住時代風口,或踏浪前行,或逆流而上,積極布局全球化、智能家居,才能避免被時代的洶涌洪流吞沒,最終穿越行業寒冬迎來新春。而像海爾智家這樣從海外全球創牌,到建設高端品牌卡薩帝,再到全面推行智慧家庭戰略,每次都迎合產業發展趨勢,無疑為行業做出了表率。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