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電視屢遭消費者投訴 網友怒其不爭:海信安逸度日,從此不敢再買

據一媒體今天報道,有消費者今年1月底在秦皇島家電連鎖門店花費一萬元購買了一臺85吋海信電視,型號85e7f。從2月5日開始,這臺電視就出現各種問題:電視不聽使喚,一直在關機開機之間無限循環;遙控器也不聽使喚,沒說話也自動啟動語音……最后甚至發展到無法關機,消費者只能通過關閉總電閘來使電視強制關機。
消費者隨后致電海信售后,售后人員表示,需要加裝其他的設備效果才能達到最佳。但新電視為何出現這么多問題,售后判斷不了,便安排了維修人員上門查看。維修人員上門后“沒有修什么”,也沒有換零件,就是恢復了出廠設置,電視就基本能正常使用了。至于此前售后人員說要加裝的設備,在維修過程中也沒有加裝。
目前該消費者還是被這臺萬元新電視所困擾:電視其實沒有完全修好,還遺留一些小問題,比如遙控器的語音控制鍵,在沒人說話的時候也會啟動彈出。
除了質量問題遭消費者詬病外,海信電視的售后也給部分消費者帶來困擾。
“大年三十下午,家人開著電視打掃衛生,發現電視忽然黑屏了。”今年1月,青島一消費者在海信專賣店購買了型號為65A52F的海信電視。買來僅一個多月就出現嚴重故障。
該消費者撥打海信400全國客服熱線電話,海信安排了一位工作人員上門查看。工作人員圍著電視看了看,在電視的某個邊角找到了一處類似被砸的痕跡,這塊痕跡很不明顯,藏在屏幕和機殼之間,但屏幕和機殼是完好的。工作人員拍了一張照片,說要將照片發去總部給工程師進行檢測鑒定。
鑒定結果出來后,“售后告訴我們,這是我們人為砸壞的,還問我們是不是家里小孩不小心砸的。”該消費者無奈地表示,“我們家沒有小孩啊!而且這個角度,要人為砸壞也很不容易!”該消費者質問海信電視售后,為什么不拆機檢測一下電視?為什么僅憑一張照片就斷定是人為損壞?
對此,海信電視售后表示,消費者可以自行找第三方進行檢測,如果確定是電視質量問題的話,再給補償檢測費用等。
目前,這臺電視可以開機,但只有聲音沒有圖像,一片黑屏。海信表示,維修需要2000元,可以打折,收費1000元。該消費者覺得很氣憤,購買電視花了3100元,一個多月就出現問題,現在居然要花1000元維修。
對此,北京市京師(鄭州)律師事務所的歐陽一鵬律師表示,電視機等耐用品在6個月內出現瑕疵,應當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舉證責任,本案中就需要海信提供“電視機屏幕是由人為造成裂紋”的證據,海信自行出具的檢測報告不能視為完成了瑕疵舉證責任。若海信不能繼續補充證據,證明瑕疵是由消費者造成的,就應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
歐陽律師表示,上述要求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有規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因此,歐陽律師認為,海信作為經營者,其做法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售后不規范的行為也應當自行糾正,如拒不糾正,消費者可以要求市場監管部門介入。
該文章發表出來后,家電消費者看到網友跟帖紛紛表示:“我買過一臺海信,送來一臺有毛病的,換了,又送來一臺有毛病的,再換,又把第一次那臺送過來了,果斷退貨,歷時近一個月。從此不再買海信任何產品!”
“2017年花了近8000元購得海信55寸ULED,所謂高端電視只能用不到4年嗎?換個屏幕要2000多元,最后50元賣給收廢品的。”
“我買的海信10999元,用了2年了,也開始出現黑屏狀況了。”
“本來海信電視的質量就差,差的不是一點點,不知道怎么現在網上把它吹得神乎其神,這反而是害了它。我也不是黑海信,跟它一無冤,二無仇,黑它有什么意思,我們這里鄰居三臺電視壞了且都是海信,用了也不久,三,四年左右吧!自己家的二臺索尼,一臺用了近九年一點問題都沒有,這就叫沒有比較,一比就原形必露,誰好誰壞大家看。”
正能量的貼,敢于報道大企業的問題,海信電視已跌落“神壇”,輝煌不再,歸根結底是企業內部管理出現問題,在青島,海信員工端國企鐵飯碗引以為傲,企業員工安逸度日行為嚴重,企業大量使用勞務派遣人員,從質量管理上來說,會有很多漏洞,同時也會滋生企業內部與外部不好的行為發生。(石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