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黨”到“實干派”,是誰在推動鋰電全球化進程
如今,幾乎所有跟鋰電池相關的技術突破,都能成功登上頭條。前有國外團隊公布“1秒充滿”的超級電池;后有國內新能源車企發布“8分鐘充滿1000公里”的突破技術。在各路媒體的新聞中,似乎“未來已來”不再是一句空話。然而當你低頭看向手中的智能手機,卻發現這么多年過去,它依舊無法逃脫“一天一充”的命運......
你可能會很疑惑,為何這些“實驗室數據”與客觀現實相差如此之多?
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
“數據黨”與“實干派”,鋰電池市場的“不可能三角”
為了解釋前面的問題,我們將那些漂亮的實驗室數據統稱為“數據黨”。方便與之形成對比,再引入一個我們身邊的參考案例——星恒電源,我們稱之為“實干派”。簡單介紹一下這位“實干派”,它是世界輕型車鋰電池市場無法被撼動的霸主。2020年全球輕型車鋰電池銷量達到520萬組,市占比達32.4%;2018-2020年,星恒輕型車鋰電池連續三年坐穩“全球第一”寶座。通俗一點來說,目前市售TOP10電動自行車品牌無一例外均采用了星恒的產品,就連開篇提到的五菱宏光MINI EV也是它的客戶。
近日,“全球霸主”星恒剛剛發布的超鋰S7與高能鐵鋰產品,質量能量密度分別達到了180Wh/kg與156Wh/kg,引起了行業高度關注。然而有些企業的鐵鋰產品,只有數據沒有量產,能量密度卻高達210Wh/kg。是我們“實干派”的產品不夠先進?還是這個有著漂亮數據的公司技術十分超前?
答案都是否定的。正如前面所說,這是典型的“實干派”與“數據黨”案例。其中的差別在于,“實干派”更重視市場需求,其產品能量密度會受量產工藝、制造成本、產品穩定性、市場接受度等多方面因素限制;“數據黨”的漂亮數據往往誕生于實驗室理想環境。何為“理想環境”?假設量產工藝、制造成本、產品穩定性、市場接受這些客觀困難統統不存在。簡言之,“實干派”的產品是我們在市場上真正可以買到的產品,而“數據黨”的產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只會停留在實驗室里。
這里我們引入一個鋰電池行業中“不可能三角”的概念: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別代表著「極致成本」「極致性能」「極致可靠性」,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中,你永遠無法同時擁有這三種屬性。事實上,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能夠擁其中兩個特性,便已具備了普及與普世的優秀條件。我們今天的主角星恒電源,便是這樣一位典型的“實干派”。
星恒電源:技術領先要回歸市場和用戶
在我們這位“實干派”眼中,所說的“領先”,不是概念領先、不是實驗室數據領先、不是單一性能領先,而是技術應用于產品,在用戶全場景使用中綜合性能領先。換句話說,定義技術領先的,是市場選擇,技術領先要回歸市場和用戶。
講個“實干派”相關的真實案例:
當年在歐洲開拓市場的故事:當時有一款車的電池反饋漏水,但星恒在測試時在各種極端條件下都驗證過,都沒發現問題。通過在歐洲實地調查后才現,這種車的使用場景一般都是度假的時候將自行車放到車頂,上高速公路,到了目的地再放下來騎。那種情況之下,碰到下雨,雨水會以80~100km/h的時速砸向電池,這和普通的淋雨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和級別。這就是實驗室數據和實際應用環境不同產生的問題,作為實干派的星恒找準問題的癥結,根據市場應用的實際需求,最終攻克了這個難題。技術立足于終端市場,進行技術產品的開發,產品能為實際應用帶來完美體驗,才是星恒“實干”的初心與踐行之道。
做到了“實干”,自然會受到市場的青睞,這也印證了為什么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兩輪電動車選擇星恒,為什么國民神車五菱宏光MINI EV選擇了星恒,為什么世博會乘用車、法國 Mia 汽車、郵政車、Goupil物流車,韓國休閑車,意大利豐田叉車等特殊品類與場景應用的企業會選擇星恒。這也是全球知名輕型車產品都將星恒作為最可靠合作伙伴的真正原因。
將鋰電池的某一單一性能(如續駛里程、低溫性能)做到極致,對于專注鋰電池研發17年的星恒來說,完全能夠做到。但是,當面對消費者的需求時,星恒更多地考慮的是產品的綜合性能,要高安全、高可靠、超耐用、高性價比,從而打造出電動車鋰電池更優解決方案、讓老百姓有幸福感的鋰電產品。
回頭來看我們最初的問題,似乎已經沒有了疑惑。鋰電池作為新能源產品,要想改變世界,不能只用實驗室數據“搞噱頭”。參與企業必須像星恒一樣,必須永遠從終端用戶的角度出發,永遠從解決關鍵問題出發,永遠從核心材料技術開始研發,才能做出市場和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好鋰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