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剪行業首創:張小泉智能化生產線引領行業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刀剪行業智能化開創與應用的先驅、中華老字號品牌張小泉,以超前的戰略眼光于2019年布局智能制造,在中國刀剪之都廣東陽江建立了張小泉陽江智能制造中心,并在2022年初正式投產,其中智慧車間的三條智能生產線,均為行業首創。對于一家有近400年歷史的刀剪品牌來說,智能制造不僅是概念,而是真正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科技應用于生產、管理中,在遵循和傳承百年匠心、匠藝的同時,提高生產效能、解放勞動力、提升品質、做好品控及全鏈路智能化管理。
(張小泉陽江智能制造基地)
據了解,張小泉的四條智能化生產線,包括下料自動化生產線、水磨自動化生產線、開刃自動化生產線以及包裝自動化生產線。而其中三條行業首創的生產線的智能化主要體現是什么?智能化的價值又是什么?
下料作為刀具生產的首道工序,該條自動化生產線可以大大提高操作效率,解放勞動力。比如,人工下料每小時700件,而機器下料可以達到每小時1400件,實現效率的提升。下料自動化的獨特性還在于安全性更高,極大減少了傳統人工可能帶來的風險。同時,智能化的生產,讓每一塊模胚標準化、產業化。
(張小泉智能化生產線-下料)
第二條是水磨自動化生產線。傳統的水磨工藝是一項高精度工作,對專注力要求極高,更依賴于匠師個人經驗把控,不同的人打磨出的刀具難免有差別。而水磨自動化生產線是“匠師經驗”的傳承者,將不同點位的研磨方向、角度、力度精準到微毫,讓原本傳統多人操作的生產線,簡化成單人管理即可,大大節省了人力,提高了產能。
(張小泉智能化生產線-水磨)
第三條則是自動化開刃線,目前張小泉開刃自動化生產線共有6組智能設備,通過這6組智能設備來完成倒邊、開刃、去毛刺三個工藝步驟。開刃角度、鋒利度對刀具成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參數,張小泉開刃自動化生產線模擬了人工開刃過程,配合機器人智能視覺系統、恒定力控制系統,刃線偏差可以控制在±0.1mm內,規避了各種不確定因素對刀具品質的影響。細微之處見真章,張小泉精確至微毫的高要求和高標準,是企業對“良鋼精作”祖訓的踐行。
(張小泉智能化生產線-開刃)
刀具在經過下料、水磨、開刃三條智能化生產線的標準生產及裝配后,就會進入全自動包裝線。生產過程中,會通過首檢、末檢、抽檢三套檢驗工序來確保產品質量,并匹配刀盒、大箱兩項稱重工序來保障產品的防漏,通過完整的自動化生產線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物料運轉,簡化流程,完成”一線流“包裝的設想與升級。
智慧化生產車間為張小泉的產能輸出提供保障基礎,刀剪實驗中心則是保證張小泉產品能接受市場和消費者檢驗的最后一道關。在張小泉陽江智能制造基地,依據ISO/IEC17025標準設計、建設的實驗中心,具備完善的刀具從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檢測功能,為產品流入市場提供了質量保障,同時也為公司新產品研發提供支持。
(張小泉陽江智能制造基地刀剪實驗中心)
經濟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固守傳統難以跟上市場及消費者日新月異的需求變化,只求創新亦是數典忘祖。對優良傳統、傳承千百年的匠心匠藝,對產品、市場和消費者始終心懷敬畏,保留精華、傳承經典,在這樣的前提下,去大膽創新,銳意進取,相信中華老字號品牌在科技和智能化的加持下,必將推動行業和民族產業再創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