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煤礦軍團劉維:礦山智能化四大鴻溝,要實現礦山工人穿西裝打領帶采礦
他介紹,煤礦軍團在2021年3月成立,使命就是要將數字技術帶入每一座礦山。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還有一次重大的技術革命,就是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礦山行業的智能化就是這次科技飛躍的一個縮影。
如何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到礦山生產流程,推進智能礦山建設,最終實現礦山工人穿西裝、打領帶采礦?他從兩個方面來分享融合的實踐探索。
第一是架構方面的融合。過去一些礦企積極試點創新,形成了幾十個應用系統,這些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單系統內的優化,但是要跨系統之間的調度聯動比較困難,甚至管理這幾十套系統的賬號和密碼,都是不小的工作量。華為煤礦軍團和大型煤炭生產企業、行業伙伴在礦山智能化建設實踐中,探索出一套統一標準、統一架構、統一數據規范的智能礦山工業互聯網,礦山智能化基于統一的工業互聯網架構,向下統一介入各類設備互聯互通,并實現數據統一采集、統一入湖,向上使能各類智能應用。
第二是人工智能在行業大規模應用。煤礦生產是一項復雜、危險性較高的工作,當前仍需大量人員現場作業。智能礦山的核心就是通過人工智能算法來沉淀專家經驗,替代人從事危險、復雜、重復的勞動,讓煤礦生產更加安全、智能、高效和綠色。
在礦山智能化的推進過程中,還面臨著根技術、場景、人才和生態四大鴻溝。
首先是根技術鴻溝,AI技術在全球能源行業滲透率不到百分之三。每家想要應用AI技術的企業,可能都需要一些技術水平高的人進行獨立的架構設計與調參。就像每家工廠都需要聘請設計師來設計螺絲一樣,是一種相當粗放原始的手工作坊模式。
其次是場景鴻溝。場景指的是AI使能應用的各個細分領域。在礦山行業,場景千差萬別,除了挖礦本身,還有挖礦前的勘測規劃,挖礦后的運輸、通風、安全保障,以及過程中間的經營管理等等。這么多的場景,光靠一家企業是無法窮舉和實現的。
再次是人才鴻溝。智能礦山對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既懂采礦又具備AI技術的人才可謂是鳳毛麟角。
最后是開放合作的生態。煤炭涉及開采、機電、通風等多門類專業,全國大大小小4000多家煤礦的地質條件和自動化程度更是截然不同。要構建良好的行業生態,離不開產學研用的通力合作,讓學術研究的成果不斷轉化到工業應用里。同時,還需要行管部門、煤炭生產企業、裝備制造商、應用系統開發者,以開放的姿態共同推進創新合作,促進智能礦山建設高效的規模化開展。
他表示,華為礦山AI大模型的最大價值,正是在于借助人工智能推動了其在礦山行業中的使用、復制及其創新。“我們堅信,有根技術、有價值場景、有人才、有開放合作的生態。華為礦山AI大模型這一支點將在不遠的將來迅速突破產業規模期,必將為全國乃至全球的礦山行業帶來更多的普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