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手機越賣越貴 電視卻越賣越便宜?
為何手機越賣越貴,電視卻越賣越便宜?
屏幕大小并非硬件成本關鍵 手機賣的貴廠商也無奈
很多人認為手機利潤非常之大,畢竟一塊70英寸的面板能切出太多個6寸的面板了,但實際上如果你稍微了解下硬件成本就會發現,屏幕對于絕大部分手機而言并非是成本的大頭兒。
根據一些公開的資料顯示,iPhone 13 Pro 256GB 版硬件成本約為 570 美元,約合 3674 元人民幣。其中OLED屏幕成本約為670元,占比18%。A15芯片由于是蘋果自產自用,所以成本比較低僅為300元左右,綜合來說蘋果手機的零售價毛利是非常高的,當然蘋果因為其獨有的IOS生態加持,溢價能力強大,所以只能算是一個個例。
而縱觀國產安卓手機以小米12為例,網上預估的成本在3200元左右,其中屏幕預估價格500元,占比15%。而其中最貴的是旗艦級處理器芯片,大概在1200元左右,占比37.5%。綜合硬件成本就高達80%,再加上營銷、包裝、物流、研發等費用,單臺低配版手機的利潤其實并不高。當然,如果你購買的是安卓系列的高端手機,對于品牌方來說,利潤率一定是要高于主流機型的。
與手機不同的是對于大屏入門級電視來說,液晶面板占據總成本的比例就非常之高,例如75寸的液晶面板價格在1800元左右,而目前75英寸的電視整機在3000元左右,液晶屏幕的成本占比就高達60%。而電視的處理器、存儲器相對手機而言不需要強大的性能支持,所以芯片成本反而比手機低很多。
因此,以屏幕大小論手機和電視的價格差異其實是非常不科學的計算方法,而且隨著近兩年芯片不斷的漲價,物料成本也極具增加,加上國產市場的激烈競爭,很多主流機型的利潤其實并不高。
供需關系決定手機越來越貴 電視越來越便宜
今天,手機幾乎是全民都離不開的必備工具,手機能打電話、聊天、拍照、導航、點外賣、支付、玩游戲、看電影等等。對于現代人來說,只要手機不離手就不會覺得無聊和心慌。
反觀電視,因為手機的存在,隨時隨地你就能打開手機看長視頻、短視頻、還能輕松點播、互動,對比電視除了失去了大屏幕外,手機在各個方面都完美秒殺電視。所以電視對于現代人來說,剛需屬性越來越低,大家開電視的時間也越來越短。
根據TrendForce數據顯示,電視在2021年的出貨量為2.1億,同期手機出貨量為13.5億(Canalys數據),兩者的供需已經出現明顯的差異,我們都知道市場價格是供需關系所決定的,所以對于品牌及上下游供應鏈而言,大家的精力和產品溢價上都會更趨向于手機,因此手機整體生產成本就會增加,同步帶給消費者的就是售價的增加。
相反,電視由于供需關系減弱,而且產業相對成熟,對于普通電視來說,幾乎每個零部件都已經非常成熟,所以對于品牌方來說大眾級電視更多的是完成一個拼裝的工作,所以隨著時間的發展,產業線對成本的優化會越來越好,加上核心零部件面板價格的走低,電視降價在所難免。
研發、宣傳等隱形成本增加 手機不得不漲價
對于主流的電視而言,已經是非常成熟的產品,甚至可以說是夕陽產業,無論行業投入再多的精力搞研發、搞宣傳,電視也不可能再成為消費者最核心的電子消費品。所以,基于投入產出比的考慮,在應對主流電視方面,品牌的研發和宣傳投入并不會太高,所以電視的隱性成本相對更低。
而手機行業則不一樣,尤其是國內的手機行業,由于低端機利潤微薄,所以國內的一線手機品牌會有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研發投入,通過新技術走高端路線,這些研發費用最終還是要被攤平到手機上去。
同時,由于手機行業的高速發展,所以手機行業在宣發上的費用支出也非常高,通常手機廠商都會第一時間選擇最熱的明星合作,發布會開成演唱會,各種地標打卡等等,這些較比電視而言都是不低的隱形成本。
點評:
手機價格越來越高,電視價格越來越低,實際上也是對于市場供需關系的一個合理反映。對于國產品牌來說,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視,其實凈利潤率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夸張,也不存在手機單臺凈利潤要比電視高很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