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業如何面對后疫情時代的不確定性?呂盛華:“戰略模糊”應對

呂盛華說,現在家電行業的發展早已不是蒙眼狂奔的時代,現在是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時代已經發生很多變化。海爾張瑞敏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叫“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非常有禪意的一句話,也表明了這個時代的趨勢。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怎么去尋找行業的確定性。
家電行業的確定性在哪呢?從幾個方面去探討。第一個,基本盤。中國家電市場零售規模應該是8000億左右的大盤子,這應該是全球體量最大單一市場,我們有14億消費人口。當然,我們也看到,整體增長趨勢相對趨于穩定,不像前十年那樣兩位數持續的高增長,但是我們也有很多新機會、新賽道,我們產品結構的高端化、套系化、智能化、低碳化是相對確定的,這是行業的一個基本面。
同時,我們從市場化角度來看,我們的需求側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雖然經過三年的疫情,但是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愿望、意愿和追求更強烈,這是我們發展的基礎。從供給側,取決于企業自身的能力和資源,對資源的運營、運用的能力、思路、方法和本領,有很多可以從企業層面去做的。
另外,還有市場自身供求關系,來自政府有形的手的引導和推動。今年政府相關部門推出很多促進家電消費、促進家電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很多政策舉措。今年上半年有“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還有12月4日中央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
“當然,這是一種思路,因為從人的本心來說要追求確定性,當面對不確定性時就沒有掌控感、沒有安全感,所以要抓住確定性,這是我們能夠抓得住的。”
面對不確定性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呂盛華表示,還有一個思路是“用不確定性來應對不確定性”,要用包容性、開放性、靈活性來應對不確定性。
一是包容性,可能需要企業的戰略做些調整,原來說有清晰的戰略,現在可能需要戰略模糊,這是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鮑勇劍教授的觀點,他提到“戰略模糊”,值得企業去琢磨怎么實現戰略模糊。他說在數字經濟社會,機會的偶然性會更多,所以需要企業從“戰略清晰”過渡到“戰略模糊”。
二是開放性。其實開放性比較好理解,我的態度是兼容并包的,更開放,很多資源不為我們所有,但為我所用,家電行業有些企業已經在做了,越開放,觸角越多,越容易感知世界的變化。
三是靈活性。策略、能力方面要靈活,在設定目標時不能設定一個不切實際的很高的目標。另外,取決于資源有一定冗余。特別是我們看這些年供應鏈的問題,這反映出靈活性是不是能夠應對這種不確定性。當然,在當下更確定地來說,需要加強數字化建設、數字化能力,如果你有很強的數字化能力,就具備了一定的靈活性來應對不確定性,這也是一個思路。
“不確定性往往孕育了新的機會和發展的可能。”呂盛華補充說,未來帶來不確定性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技術,因為技術能夠給大家的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帶來巨大變化。(溫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