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集團Q3業績超預期 許冉:得益于價格競爭力和平臺生態建設
“三季度,我們取得了穩健的收入表現,并且利潤水平達到歷史新高,這主要得益于我們在價格競爭力和平臺生態建設方面的主動努力及供應鏈優勢,”對此,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許冉表示,“我們備受鼓舞地看到一系列主動努力所取得的進展,比如商家數量的進一步擴大,以及用戶購買行為的改善等。憑借我們為用戶和業務合作伙伴創造價值的明確策略,以及著眼未來所進一步優化的價值主張,我相信京東處于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的有利位置。”
核心品類增長超行業優勢鞏固 提升用戶體驗打造200余項服務
三季度,京東繼續以最大的力度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商品、升級商家扶持舉措。盡管在自營模式下,降價、補貼會對收入構成壓力,但京東零售收入保持穩健,電子產品及家用電器的收入與去年同期持平,前三季度收入增速高于行業平均值,行業優勢不斷鞏固。
從今年8月23日開始,購買京東自營商品的京東PLUS會員將享受不限次數、不限單價、不限額度的全年免郵服務,普通用戶也從“99元免郵”升級到“59元免郵”。同時,京東快遞服務也率行業之先提出“1小時未取件必賠”、“全程超時必賠”、“派送不上門必賠”三大服務承諾,繼續引領行業標準。經過多年的沉淀,京東針對用戶消費痛點可以提供200余項服務,其中行業首創、獨有的服務有80余項,價保、上門換新等服務項目創立時間領先行業10余年。
如何為消費者帶來真正的實惠?在京東有一個“消費體驗公式”:(產品+服務)/價格≥1(客戶預期),越大于1消費者就越感覺超值,為消費者提供極致低價不能以犧牲產品和服務質量為代價,必須要給予品牌商、商家和渠道商以足夠的利潤去投入產品研發、提升服務水平。京東的低價模式是讓消費者、品牌和商家、京東三方受益的模式,就在今年剛剛過去的京東11.11,成交額、訂單量、用戶數齊創新高,也讓這一模式得到了進一步印證。
在今年的京東11.11,一大批平日專注于供應鏈的京東采銷走進直播間,以他們最專業的視角、最質樸的語言、最實惠的低價向消費者推介全球好貨,京東采銷直播以“不收坑位費、不收達人傭金,就是更便宜”做到要讓消費者得實惠、讓商家賺到錢。今年京東11.11期間,京東采銷直播的觀看人數超過了3.8億,也帶動了超過60個品牌銷售破10億元,近2萬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倍,新商家成交單量環比增長超5倍。
整體商家數量創新高 超40萬家實體門店參與京東11.11
三季度,京東“春曉計劃”升級了20項商家扶持舉措,為商家打造“更多流量、更快運營、更好服務、更省成本”的開店體驗。升級后的“春曉計劃”為商家帶來更多的費用減免,讓商家“0負擔”入駐,一方面,京東取消了此前90天的“0元試運營”期限,部分商家“0元試運營”時間無限延長,期間無需繳納保證金;另一方面,京東針對個人及個體戶商家,技術服務費率低至零的類目擴展至98%。一系列商家扶持舉措帶動三方商家整體數量在三季度保持同比三位數增長,商家生態日趨繁榮也帶動了非自營訂單量和用戶數量的有效增長。
與此同時,品牌商與京東合作也更加緊密。目前,京東已是全球合作奢品大牌數量最多的企業之一,眾多海外奢品大牌持續入駐。三季度,意大利精品品牌GUCCI古馳宣布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GUCCI京東官方旗艦店同步開啟運營;法國輕奢時裝集團SMCP正式入駐京東,同時旗下時裝品牌SANDRO、MAJE、CLAUDIE PIERLOT京東官方旗艦店全面開啟運營;來自倫敦的高奢鉆石珠寶品牌DE BEERS戴比爾斯和VALENTINO華倫天奴美妝全面入駐京東。
三季度以來,京東MALL、京東之家等超過50家線下門店在寧波、上海等地開業。京東3C數碼門店在三季度累計推動47家京東之家、京東電腦數碼新店開業,覆蓋北上廣深等城市。京東小時購已與超過40萬家實體門店合作,參與今年的京東11.11,在超過2200個縣區市構筑“幸福三公里”即時零售生態圈,為消費者提供“59元立免基礎運費”服務。
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增17% 京東物流運營超過1600個倉庫
截至三季度末,京東的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同比增長17%,達到1,486億元。京東物流運營超過1,600個倉庫,包含云倉生態平臺的管理面積在內,京東物流倉儲網絡總管理面積超過3,200萬平方米。
在西藏林芝,隨著西藏首個農產品前置智能倉正式啟用,當地的松茸制品、藏香豬制品、白肉靈芝等高原特色農產品可就近入倉,打開了一條新的“藏品出藏”產銷一體化物流運輸大通道。在新疆伽師,通過建設全國產地智能供應鏈中心,有效幫助當地果商的物流成本降低約20%,直接帶動當地新梅產業增收超過10億元,果農人均收入超過12,000元。京東聯合山東威海共同開啟海參秋捕季,并通過電商上行、共建海參電商標準、物流設施建設、地標產品打造、全渠道銷售等10大舉措,帶動威海海參產業帶實現暢銷大江南北。
產業分析師認為,京東通過20年的實踐證明,在商業生態中,消費者、品牌、商家并非是零和博弈,圍繞產品、價格、服務、成本、效率這五個關乎消費者體驗和商家供給的要素,不斷優化,追求極致,在供應鏈里持續“擠水分”,可以把省下來的錢讓利給消費者、品牌和商家,從而以“真低價”助力激發市場活力。(段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