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貸款利率偏高 信息授權存疑
據了解,vivo錢包的實際貸款發放人為錢小樂及其合作金融機構,在其貸款過程中,除了個人消費貸款合同外,還需同意相關委托保證合同和相關融資擔保咨詢服務合同,以及茂業融擔委托劃扣授權書、匯盛融擔委托劃扣授權書等。
從還款信息來看,該消費者所貸的7000元貸款共分為12期,每月需還702.87元,以其首期還款為例,其中包括564.89元的本金、39.18元的利息,此外還有98.8元的擔保費。
“高近36%的利率,擔保費比利息費還高,這合理嗎?”該消費者表示,當時本意只想貸款6個月,但誤點了12期的貸款,如今想提前結清,卻還需要相應利息和擔保費。從其提供的截圖來看,其已還6期貸款4217.22元,待還6期4222.06元,若選擇提前還款,則需還款3648.10元,其中包括3560.84元的本金以及利息11.57元、擔保費75.69元。
這一情況并非孤例。在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上,不少消費者反饋在vivo錢包借錢,利率高至36%,質疑其為高利貸,還有消費者稱借款時顯示年利率7%—24%,但在借款后才發現年利率高達36%,知情權被侵犯。
針對消費者反饋的貸款營銷及相關利率問題,北京商報記者進行了實測,vivo錢包中借錢服務名為豐融借錢,合作機構包括隆攜信貸、京東金融、奇富借條、度小滿、還唄、錢小樂、小贏卡貸、無錫錫商銀行,由多家持牌合作機構聯合提供服務。
豐融借錢宣稱最高可借額度為20萬元,單利年化利率7.2%起,借1萬元每日最低僅需2元;但經一系列信息填寫、協議授權以及身份驗證后,記者首次測試中實際獲得3.5萬元貸款額度,年利率21.72%,信貸服務顯示助貸機構錢小樂,若貸款還需進一步同意相關協議。
截至發稿日,北京商報記者打開錢包再次申請借款并進行系列授權后,貸款方變更為重慶隆攜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攜小貸”),貸款額度為3萬元,年利率23.99%。
貸款營銷宣稱7.2%起,但實際利率高至23.99%,甚至高至部分消費者反饋的近36%,這一做法是否合理?實際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曾發出倡議,貸款網絡營銷內容應當準確、通俗,并以清晰、醒目方式進行展示,不得刻意隱瞞或有重大遺漏。其中就強調,貸款網絡營銷不得有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容,引用不真實、不準確或未經核實的數據和資料,以低門檻、低利率、高額度等進行誘導宣傳。并指出,貸款網絡營銷內容應當以貸款合同條款為準,包含貸款主體、貸款條件、實際年利率、年化綜合資金成本、風險提示等關鍵信息。鼓勵以上下區間的形式展示貸款實際年利率區間,且不宜以“利率低至某數值”等表述引發客戶誤解。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vivo貸款業務中宣傳利率的方式確實不符合當下的監管精神,容易引發客戶誤解,也涉嫌誘導宣傳。vivo在貸款業務之前應當如實披露放款方名單,并在相關協議中就貸前營銷、運營、審核風控、數據信息傳輸、貸后管理等關鍵業務環節進行約定,并向金融消費者如實披露。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亞表示,vivo錢包宣傳中宣稱的額度和利率,與實際發放的額度和利率存在較大差異,這可能對消費者造成誤導,金融機構應當向金融消費者明確披露實際利率,明確告知能夠反映實際利率的利息計算方式,并有提醒金融消費者注意的義務。另外,金融機構和平臺應明確各自的權責,共同承擔起貸款信息透明化的責任,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