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擋得住英偉達狂飆?黃仁勛要打造AI工廠
市值僅次于微軟蘋果
看起來沒什么能擋住英偉達的攀升。伴隨著AI風口的強勁襲來,AI芯片龍頭股英偉達股價也隨之起飛。過去兩年時間,英偉達的股價已經飆升了523%,今年以來又上漲了120%。這種火箭般的漲勢堪比幾年前的特斯拉,只不過特斯拉目前市值已經較高點縮水了一半。
僅僅一年時間,英偉達市值就從幾千億美元一路狂飆到現在的2.55萬億美元,排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第三,僅次于微軟和蘋果兩大巨頭,甚至是AMD、高通、英特爾等其他芯片巨頭市值的十多倍。盡管英偉達的營收規模去年才超過這些芯片巨頭,但資本市場最看重的是未來的增長空間,只因為英偉達主宰了AI芯片領域。
作為聯合創始人兼CEO,愛穿皮衣的黃仁勛持有英偉達將近4%的股份。隨著英偉達股價不斷飆升,他的個人資產也已經超過千億美元門檻,不僅成為全球華人首富,更躋身全球超級富豪的前15位。黃仁勛迎來了自己的人生巔峰,不僅是個人財富,還有如日中天的影響力。
今年61歲的黃仁勛如今在美國商界的聲望,甚至超過了九十年代末引領互聯網熱潮的雅虎創始人楊致遠,更被美國媒體譽為“開啟AI工業革命的新達芬奇”。黃仁勛其實比楊致遠還大五歲,但卻晚了幾十年才迎來人生巔峰;楊致遠不到30歲就已經身價百億,但雅虎現在已經成為了互聯網遺跡。
“開啟新工業革命”這個詞,黃仁勛的確當仁不讓。他在財報發布之后的分析師會議上強調,英偉達正在開啟一場全新的工業革命。AI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幾乎每個行業的生產力,更能幫助各家公司降低成本以及提高能效。
毫不夸張的說,英偉達是目前美國股市最令人關注的明星股,過去一周時間,美國股市都在焦急等待著他們的財報發布。市場對英偉達的財報有著很高的預期,這也令不少投資者擔心,一旦英偉達沒有延續耀眼業績,可能會引發連鎖拋盤。
此外,英偉達的業績不僅關系到這家公司的基本面和股價走勢,也是整個AI相關產業的晴雨表,直接關系到諸多AI類股的表現。即便是英偉達投資的諸多AI公司也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根據英偉達此前向SEC提交的13F文件,這家公司投資了諸多AI公司。語音交互AI公司SoundHound AI就是其中之一。在英偉達披露持股之后,這家公司當天股價就飆升了67%。
但結果是,英偉達又雙叒叕交出了高于預期的財報,不僅讓市場感到安心,更進一步刺激了投資者入場,從而一舉推動英偉達股價突破了1000美元關口。隨后投資銀行Bernstein也將英偉達的目標股價從1000美元上調到1300美元。
不過,推動英偉達股價飆升,不只是耀眼的財報。英偉達在盤后宣布了1拆10的拆股方案,從6月7日開始實施。雖然拆股并不會改變一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但卻可以降低每股價格,從而吸引更多的散戶投資者。過去幾年時間,蘋果、特斯拉等巨頭企業都曾經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推高股價。此外,英偉達還把每股派息從4美分提升到10美分,增加了股東回報規模。
明年還是供不應求
這是一份怎樣閃耀的財報?英偉達第一季度實現營收260億美元,同比增長262%,高于市場預期的246億美元,凈利潤更是暴漲644%,從20億美元急劇增長到149億美元,高于市場預期的129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英偉達已經連續三個季度營收增長超過200%,而且連續三個季度毛利率增長超過十個百分點,第一季度毛利率甚至高達78.4%。在這樣的營收規模上,實現這樣的增長,在巨頭企業中幾乎是絕無僅有的。
投資者最關心的業績基本面,當然是推動英偉達業績起飛的支柱,即AI處理器相關的數據中心業務。當季這一業務營收同比增長427%,達到225.6億美元。曾經的核心業務游戲業務雖然同比增長18%,也只有26億美元。黃仁勛個人很看重的新增長點汽車業務當季同比增長11%,至3.29億美元。
黃仁勛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最新的AI處理器Blackwell下個季度就會開始交付,是目前Hopper處理器的兩倍,這款售價超過3萬美元的新GPU已經全面投產,屆時將有超過100家OEM廠商采用,同樣是Hopper處理器的兩倍多。
據他介紹,Blackwell處理器會在今年第二季度交付,在第三季度全面上市,而最終客戶能夠在第四季度用上新平臺。英偉達自己并不生產處理器,他們依靠臺積電代工,隨后向戴爾、Supermicro等服務器供應商交付。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英偉達的AI處理器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英偉達不得不發愁如何公平供應客戶。而這種狀況依然會延續到新平臺。英偉達CFO克萊斯(Colette Kress)表示,Hopper和Blackwell平臺的需求都遠遠超過了預期,而且明年也一樣如此。
從游戲芯片到AI芯片
在30年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里,英偉達都不是一家家喻戶曉的公司,也不像蘋果、微軟、惠普、英特爾那般為人熟知,只有游戲用戶才知道這家略顯小眾的芯片公司,而游戲顯卡也是英偉達GPU最主要的市場。
僅僅兩年前,游戲業務還是英偉達最大的收入來源;而現在的英偉達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家AI芯片公司,數據中心業務營收急劇膨脹,營收占比已經高達87%,是游戲業務的將近九倍,而且差距還在不斷擴大,第一季度還是六倍。
但隨著OpenAI推出ChatGPT掀起生成式AI革命,各大巨頭不斷加碼進行算力競爭,帶動數據中心需求急劇增長,也將這一領域主要芯片供應商英偉達推到了行業巔峰。英偉達的數據中心業務正是從2023年開始起飛的。
根據行業分析公司Omedia的數據,英偉達目前占據了AI處理器市場超過八成的市場份額。無論是OpenAI及其盟友微軟,還是谷歌、亞馬遜和Meta,其AI軍備競賽都離不開英偉達的GPU。英偉達的產能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旺盛需求,而供不應求的狀況更是促使各家公司繼續搶購更多的英偉達芯片。
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的大客戶是誰?CFO克萊斯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介紹稱,谷歌、微軟、亞馬遜、Meta等大型云計算公司貢獻了超過100億美元的營收,在數據中心業務的占比接近45%。
新增長來自各行各業
過去一段時間,各大巨頭紛紛展示了自己的最新AI產品,無論是OpenAI的GTP-4o,還是Meta的Llama 3,還是谷歌的Gemini,或是微軟的CoPilot,其背后的數據中心都是建立在英偉達的GPU之上。誰不加碼投入,就有可能在競爭中掉隊。
科技巨頭的AI軍備競賽依然沒有減速的跡象,他們還在不惜血本地加碼投入。就在過去幾周時間,亞馬遜、谷歌、Meta和微軟這四大巨頭又宣布了他們新的AI部署戰略,計劃在今年總計投入近2000億美元,加碼打造數據中心與處理器。這一投入規模比去年猛增了46%。
當然,云服務公司采購GPU構建數據中心也是一種收獲頗豐的投資,因為他們可以向諸多企業提供基于AI的云服務?巳R斯表示,云計算公司在英偉達芯片上投入1美元,就可以在未來四年的云服務業務中獲得5美元的收入。
黃仁勛強調,投入AI競爭的不僅是這些云服務巨頭,還有更多的創業公司、消費類互聯網企業,包括汽車以及醫藥等傳統行業。他強調了來自AI創業公司的旺盛需求,稱目前有來自各個領域的1.5萬-2萬家AI創業公司正在等待英偉達的芯片供應,期待通過英偉達的設備來訓練自己的AI模型。
為了在AI領域搶占先機,各家創業公司的確離不開英偉達這個“超級軍火商”。紅杉資本在今年3月預計,各家AI創業公司已經投入了500億美元采購英偉達處理器訓練自己的大模型,但他們營收總計也只有30億美元。
黃仁勛還專門提到了馬斯克的特斯拉以及汽車行業的AI需求。他認為,未來所有的汽車都需要具備自動駕駛領域,而特斯拉正在引領汽車行業的這一轉型。“車企將成為今年數據中心最大的垂直企業。”
此前訪華的時候,馬斯克就宣布今年要投入100億美元用于無人駕駛和機器人相關的AI研發,而這背后同樣離不開數據中心以及英偉達處理器。特斯拉已經采購了3.5萬張H100 GPU,為英偉達貢獻了超過10億美元的營收。
打造AI工廠迎接市場競爭
當然,如此利潤豐厚的行業,自然會引來科技巨頭們的入局競爭。而且,各大科技巨頭也不愿意將關系自己未來的AI戰略完全綁定在英偉達平臺。因為英偉達也向創業公司提供芯片,幫助他們挑戰亞馬遜、谷歌和微軟。而且,英偉達自己也有云服務業務,甚至還涉足了云游戲領域。
谷歌、微軟、Meta、亞馬遜一方面繼續采購英偉達的GPU,延續他們在AI訓練領域的強大優勢,另一方面也在抓緊研發和部署自己的GPU,減輕對英偉達的產品依賴。
谷歌最新的Gemini AI已經在自己的AI芯片上運行,而不是依賴英偉達。這家AI巨頭耗費了20億-30億美元,與博通打造了超過100萬張AI芯片。Meta的第二代芯片Artemis將于今年投產。微軟和亞馬遜都在去年11月宣布自己生產AI芯片。
谷歌、微軟和亞馬遜這些云計算巨頭自研AI芯片有著獨有優勢:他們本身就是AI芯片的最大用戶,因此很容易達到規模效應,從而降低成本。而且,他們可以完全根據自己需求來設計定制芯片。而且,他們還可以為自己投資的創業公司提供芯片,擴大自己的AI生態圈。
即便自研芯片需要投入巨資,但因為這些巨頭本身需要采購巨大的芯片,因此自研可以節約巨大的成本。以谷歌為例,英偉達AI芯片售價1.5萬-3萬美元,而谷歌自研芯片的分攤成本只有2000-3000美元。行業分析公司TechInsights預計,谷歌實際上已經成為去年的第三大AI處理器公司。
而且,這些巨頭還可以通過自己的AI芯片將創業公司鎖定在自己的生態平臺上。去年9月,亞馬遜宣布向舊金山AI創業公司Anthropic投資至多40億美元,其中一個條件是后者未來將用亞馬遜設計的AI芯片。
除了這些巨頭,英特爾和AMD這兩大傳統芯片巨頭也發布了自己的數據中心AI處理器,而且開始獲得出貨與營收。AMD CEO蘇姿豐上個月表示,今年AMD可以從AI處理器領域獲得至少40億美元營收;而英特爾也預計,今年下半年可以獲得5億美元的AI處理器營收。
如何面對來自巨頭客戶和傳統芯片巨頭們的競爭,這也是英偉達面臨的最大挑戰。不過黃仁勛似乎對此并不擔心,他提到這種市場競爭可以帶來更多的機會,而英偉達打造的不僅僅是GPU,而是“AI工廠”。
他解釋稱,生成式AI意味著推理過程變得異常復雜,不僅涉及到預測理解上下文,還需要快速生成大量標記。而英偉達的處理器在推理領域擁有明顯優勢,不僅適合訓練,也支持快速推理,而且具有很好的兼容性,還支持多種部署方式。
黃仁勛強調稱,英偉達構建的不僅僅是GPU處理器,而是AI工廠,包括了CPU、GPU、內存、NVlink、InfiniBand以及以太網交互機。這些AI工廠通過整體架構以及平臺部署的方式構建,讓更多的合作伙伴與企業客戶可以靈活部署。這些都是英偉達的獨有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