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造車新勢力破產清算!市值縮水超99% 債權人還吵起來了
它曾經足夠耀眼、也足夠引起關注:
汽車行業老兵二次創業,豐富從業背景高管,巔峰市值曾達到80億美元(約581億元),被譽為“特斯拉殺手”,還吸引了簡街、花旗、高盛等巨頭資本投資持股。
但現狀和其他迎來結束的公司沒什么兩樣:
股價不到2美分(約0.15元),市值縮水超99%,員工人數減少75%,還欠了上億美元的債務。
這就是明星團隊創業Fisker,近日,它正式開啟了清算的結局。
Fisker破產清算
還是破產了。
最近,Fisker向州法院提交破產保護,申請破產。
公司給出的破產理由是,為了提高首款車型Ocean的產量但導致資金耗盡,這也是目前公司推出的唯一一款車。
換句話說,沒錢了,所以破產了。
不過根據公司提交的文件,Fisker仍然想要一些“喘息的空間”,希望可以在現有狀態下盡力穩定運營,同時進行“有序、高效的資產清算”。
而現在的狀況,很可能與Fisker的期望大相徑庭。因為債權人還沒等清算,就已經吵起來了。
據Fisker方面律師表示,雖然Fisker現在正在籌劃清算的流程,但是債權人們已經形成兩大派系,開始斗爭誰能先獲得賠付。
派系之一為首的公司是金融業巨頭海納基金(SIG)旗下附屬公司Heights Capital Management,也是Fisker目前最大的有擔保債權人,沒有之一。
而另一派則由Fisker前供應商Bertrandt等公司組成的無擔保債權人,Bertrandt曾協助Fisker開發后續車型,但遲遲未結清項目款項,后還起訴了Fisker。
雙方的爭議核心在于,之前因為Fisker未能及時提交財務報告違反與Heights的協議,為了彌補違約,Fisker將“所有現有和未來資產的優先擔保權益”交給了Heights。
再加上后續進一步的違約,Heights現在對Fisker的財務狀況擁有相當大的掌控權,相當于Fisker全部資產都要被Heights劃為債券的抵押品。
不過Fisker的無擔保債權人并不認可這種狀態,負責律師表示,他們認為這是“不公平的交易”,對于Fisker和債權人來說都是“糟糕的交易”,基本上只為了單一債權人的利益。
而Heights方面認為這種言論“完全不恰當、沒有根據”。截至目前,雙方也沒有達成一致。
并且從Fisker現有資產和債務狀況來看,雙方扯皮可能會扯更久。
Fisker欠這兩組債權人超過8.5億美元(約61.7億元),目前還有大約1億-5億美元(約7.3億元-36.3億元)沒有支付,其中包括欠Heights 1.85億美元(約13.4億元)的本金。
但Fisker賬面大概只有400萬美元(約2904.6萬元)的現金,以及600萬美元(約4356.9萬元)的受限制現金,以及預計出售、價值約40萬美元(約290.5萬元)的股票。
Fisker還擁有制造車輛的一些設備,包括180個裝配機器人、一條車輛底盤生產線、一個噴漆車間等。Fisker還未具體核算這些資產價值,只說公司資產總價值約在5億美元至10億美元之間(約36.3億元-72.6億元),而這部分價值兌現,也需要找到合適的買家。
另外,根據Fisker的計劃,為了保證后續的運營,在未來兩周內還要在員工待遇方面支出約170萬美元(約1234.5萬元)。
總結下來就是,Fisker欠了一屁股債不說,現有的錢遠遠不夠還的。
所以Fisker甚至開始出售之前沒賣出去的Ocean車輛,找到一家汽車租賃公司接手了約4300輛庫存車,以盡量堵上債務的窟窿。
Fisker,就此來到生命的盡頭。
Fisker是如何走到這一天的
Fisker并非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
創始人Henrik Fisker(亨里克·菲斯克),正統汽車行業從業老兵。
他在寶馬、福特、特斯拉都工作過,參與或主導了寶馬Z8、寶馬X5、阿斯頓馬丁DB9、V8 Vantage、Model S多款經典車型的設計。
并且Fisker的高管們也能算是明星團隊。
首席技術官David King,曾打造阿斯頓馬丁DB7 V12 Vantage和全新平臺的開發,還參與過福特、捷豹、戴姆勒等多個車企的聯合開發平臺項目。
首席運營官兼首席財務官Geeta Gputa-Fisker,曾管理過數十億美元的家族辦公室,以及擔任“美國邵逸夫”Alfred Mann基金會的投資顧問,還擁有劍橋大學生物技術博士學位。
在他們的帶領下,Fisker首款車型Ocean,定位中型SUV,2020年亮相,38999美元(約28.3萬)起售,從定位和價格上基本是要搶特斯拉的市場。
而且Ocean除了操控性(零百加速3.7s)、大電池(113kWh)、快充等特色外,還有太陽能車頂、可旋轉中控、一鍵開啟車內所有玻璃的“加州模式”這種差異化賣點。
這不僅讓消費者期待值拉滿,還幫助Fisker在資本市場上收獲一路綠燈。
2020年借殼上市前,Fisker估值就達到29億美元(約210.6億元),上市后市值最高飆到80億美元(約580.9億元),高盛、簡街、景順 (Invesco)、花旗銀行、加拿大國家銀行都曾是股東或持有大量股票。
并且上市還給Fisker注入10億美元(約72.6億元)現金,公司還和世界巨頭Tier 1麥格納簽訂合作訂單,Ocean將由雙方合作生產。
彼時亨里克信心滿滿,表示這是適合Fisker的輕資產戰略,不必自己建工廠,還能節省下來資金打造軟件方面的差異化功能。
在那會兒的亨里克看來,Fisker與麥格納的關系就像蘋果和富士康,雙方合作,達到共贏。
但這也是Fisker最后的高光階段,因為從2020年開始,Fisker就開始一步步走下坡路。
首先是Ocean的交付問題,距首次亮相2年后才開始生產交付,2023年作為首個完整交付年,只交付了4929輛,而同一年特斯拉Model Y已經拿下全球銷冠了。
其次雖然車交付了,后續問題也不少,而且大多集中在質量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車輛突然失去動力、不能剎車、鑰匙有問題、座椅傳感器無法感知駕駛員存在、引擎蓋突然彈出、車門無法打開等等。
這不僅讓Fisker不得不多次接受相關部門的聯邦安全調查,而且公司還被消費者告上法庭、訴訟纏身。
更雪上加霜的是,Fisker在準備Ocean的同時,還在緊鑼密鼓張羅后續兩款車型的開發,導致之前的融資幾乎全花光了。
截至今年4月,公司賬面只剩下5400萬美元(約3.9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但Fisker在2023年累計虧損9.4億美元(約68.3億元),以這個水平估算,公司再支撐一個季度都很困難。
Fisker本就受到產能爬坡困擾、遲遲達不到原定生產目標,再加上調查安全問題一多,并且還快沒錢了,公司索性宣布停工停產,整體目標就只剩下三個字:活下去。
Fisker隨后開始自救,裁員就裁了好幾回,公司全球員工人數從巔峰時期的約1600人,縮水至目前大約只有400人,裁了75%。
同時Fisker也在積極尋找外部融資,想找車企接盤,但并未成功。
這里也能發現資本市場已經開始不歡迎Fisker,公司股價一跌再跌,連續多日徘徊在1美元以下。終在今年3月,紐交所摘牌Fisker,公司股票進了流通性更差的場外交易市場OTCMKTS。
目前,Fisker的股價只剩1.9美分(約0.14元),市值幾近完全蒸發。
同時公司也在今年5月預告準備申請破產,不過當時公司還覺得有希望,如果能從債權人那里獲得足夠的減免或者找到新的融資,公司還有活下來的可能。
但現如今,結果已經了了。沒人愿意接手Fisker這個爛攤子,Fisker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雖然如此看來Fisker破產是多方因素影響下的結果,但有分析師表示,“輕資產”戰略也好,合作造車也好,都不是糟糕的戰略,問題其實出在管理層,是高層管理人員無能,所以才導致破產。
該分析師劍指首席財務官和首席運營官Geeta,她是創始人亨里克的妻子。
有意思的是,這并非亨里克首次創業失敗。
他曾經在2007年創辦過Fisker Automotive,賣插混車Fisker Karma,但因為產量無法提升和資金鏈斷裂,在2013年宣告破產。
而現在因為同樣的理由,就算拉上了老婆出任管理層,亨里克二次創業的Fisker Inc.,又破產了。
不知道二次創業失敗會給亨里克帶來多大的沖擊,也不知道在這之后,亨里克還會想著實現自己的造車夢嗎?